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一方未按合同约定先履行义务时,对方有权暂停自己履行合同义务的保留性权利。它与留置权在形式上相似,都表现为不为给付,但在性质和内容上有所区别:
1.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一种债权,从属于双务合同,是相对权利。它只对于主张双务合同上的反对权的特定人,有拒绝给付的相对效力。而留置权是一种物权,是绝对权利。债权未受清偿前,留置权人可以继续占有物品,并对任何人均有权拒绝返还。
2.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拒绝给付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行为;而留置权的拒绝给付一般仅限于物品。
3. 同时履行抗辩权保证的债权必须基于同一双务合同,是相互反对的债权。而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可以基于任何原因,只要债权与物品有牵连关系即可。
4.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基于公平原则,旨在实现合同宗旨,使双方共同履行合同义务。而留置权的目的是为了担保。
5. 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依据实际履行合同来消灭(可以依据担保来消灭);而留置权可以因债务人提供相应的担保而消灭。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包括:
1. 双方的债务基于同一双务合同。只有当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的合同解除条件出现时,同时履行抗辩权才会消失。如果一方未履行合同、不完全履行合同或逾期履行合同而承担违约责任,由于与原合同仍有牵连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仍然存在。对于那些虽然不是因双务合同所发生的债务,但只要其相互之间具有牵连性,应允许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在合同解除后,双方对财产返还等问题的处理,任何一方合同当事人都有权要求对方同时履行义务。再如,房客对承租房屋拥有优先购买权,这与房主要求房客腾出房屋并将其卖给第三方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因此应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与货款支付之间,也应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当事人在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问题上有履行之牵连,也应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2. 行使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没有先履行合同的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相对方应先履行合同的义务,或双方约定同时履行合同。但如果相对方逾期履行合同,则可能使原合同约定无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获得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一份购销合同要求需方在某月一日提货,某月五日付款。如果需方超过该月五日才提货,供方就有权要求需方在提货时结清货款,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3.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存在相对方未履行或未提出履行的行为。该履行必须是合同规定的主要履约部分。对于合同次要部分的违反,不能作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条件。但如果合同有特殊约定,则需要另行考虑。例如,购销合同中的交货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作为供方抗辩交付的理由。但如果供方为了清仓目的,以低廉的价格推销商品,并要求需方自提,如果需方提货后不运走,则违背了供方的清仓意图,因此供方可以要求需方提走货物,作为交付的抗辩,即供方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相对方仅部分履行合同,则对未履约部分提出抗辩权应当予以准许,即享有部分履行抗辩权,也称为不完全履行抗辩权。
4.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以合同具备能履行的客观条件为准。如果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则不会引发同时履行抗辩权。但如果可归责事由导致一方无法支付损害赔偿债或瑕疵物品补全债时,另一方也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在现代社会双务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合同无法履行或难以履行的情况。为了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不安抗辩权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能够为先履行方提供救济手段,保证合同公平性和效益性,降低社会损失。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且未约定履行顺序时,一方要求履行时,对方有权拒绝;在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后履行一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若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未履行,后履行一方同样有权拒绝。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根据具体情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时如何保护先履行方的利益。文中介绍了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通过比较两者,分析我国合同法在此方面的立法选择。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满足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和履约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两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