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立案侦查 > 扰乱公共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

扰乱公共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

时间:2023-11-08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348

扰乱公共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

一、公共场所秩序的定义和重要性

公共场所秩序是指保证公众安全的顺利出入、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准则。公共场所包括车站、港口、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运动场、展览馆等。此外,礼堂、公共食堂、游泳池、浴池、宾馆饭店等供不特定多数人随时出入、停留、使用的场所也属于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的特点是人员聚集量大,流动量大。如果公共场所的秩序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混乱状态,影响其他人的正常活动和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

二、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表现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在公共场所故意违反公共行为规则,聚众起哄闹事。
  2. 进行非法游行或者静坐示威,造成交通阻塞和秩序混乱。
  3. 阻止、抗拒有关工作人员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三、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和处罚标准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是指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运动场、展览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

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可以确定相应的处罚标准。

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

对于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一般违法行为,根据情况轻重,可以给予警告处罚或者最高200元罚款。

较重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

以下情况属于较重违法行为:

  1. 多次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者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理过。
  2. 阻碍、抗拒有关工作人员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3. 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4. 经公安机关制止,不听劝阻。

如果造成交通堵塞、秩序混乱时间在30分钟以上,可视情节较重,适用较重的处罚标准。

较重违法行为的罚款基准为500元以下。

四、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

对于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可以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