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法则 > 扰乱公共秩序罪会被判刑多少年?

扰乱公共秩序罪会被判刑多少年?

时间:2023-12-15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57410
导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此罪只问首要人员,发起者、联络人、积极实施行为人才可能被判处刑罚。

一、扰乱公共秩序罪的刑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秩序

如果这种行为尚未造成严重损失,只是影响了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等正常进行,那么可以被认定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 扰乱公共场所的秩序

这包括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

3. 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

如果在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扰乱秩序,也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4. 进行流氓活动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行为也属于扰乱公共秩序。

此外,还有一些法律和法规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比如《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的非法进入军事禁区、毁坏军事禁区、扰乱军事禁区管理秩序以及在军事禁区非法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等行为。这些行为也都构成了扰乱公共秩序罪,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上述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拘留、罚款或警告等处罚措施。如果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寻衅滋事和扰乱公共秩序的区别

1. 实施犯罪的地点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地点可以是任何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私人场所、家庭、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其他公共场所。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行为地点仅限于公共场所,例如商店、饭店、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其他公共场所。

2. 实施犯罪的方法和行为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方法或行为表现为吃拿卡要、斗殴伤害、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等行为。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方法或行为则包括在公共场所集结,损坏财物、堵塞交通、破坏公用设施、干扰对抗执法工作等行为。

3. 实施犯罪的人数有所区别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个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没有人数限制。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主体也是自然人,但必须是三人以上的众多人数。

4. 实施犯罪的过程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实施可以是有预谋和准备的,也可以是临时起意的。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实施是有组织的,需要实现共同意思联络,共同扰乱公共场所的行为。

5. 刑事处罚结果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刑罚包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只对首要分子进行刑事处罚,包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发起者、联络人和积极实施行为的人可能会被判处刑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

    刑事案件结案的签字机关和代理人问题,以及刑事案件办案流程和开庭程序。案件结案需由结案机关、司法部门和当事人签字生效,法定代理人可代无法认证的当事人签字。办案流程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三个阶段,开庭程序包括询问核定身份、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

  •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

    夫妻打架的法律处理方式。对于轻微伤,公安机关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打人者进行处罚,并承担受害人的相关费用。对于轻伤,公安机关应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方面的费用。夫妻打架报警后,警察应依法处理,受害人可以向相关单

  •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

  •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

    我国强制猥亵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强制猥亵妇女一般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聚众或在公共场所犯罪、情节恶劣者,刑期更长。猥亵儿童会从重处罚。强制猥亵、侮辱行为需使用强制手段,包括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且目的是为了顺利实施猥亵或

  • 偷窥、偷拍行为的法律处罚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律解析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8号)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