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19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如果这种行为尚未造成严重损失,只是影响了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等正常进行,那么可以被认定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这包括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
如果在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只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扰乱秩序,也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行为也属于扰乱公共秩序。
此外,还有一些法律和法规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比如《军事设施保护法》规定的非法进入军事禁区、毁坏军事禁区、扰乱军事禁区管理秩序以及在军事禁区非法进行摄影、摄像、录音、勘察、测量、描绘和记述等行为。这些行为也都构成了扰乱公共秩序罪,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对于上述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采取拘留、罚款或警告等处罚措施。如果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实施犯罪的地点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行为地点可以是任何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私人场所、家庭、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其他公共场所。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行为地点仅限于公共场所,例如商店、饭店、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其他公共场所。
2. 实施犯罪的方法和行为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方法或行为表现为吃拿卡要、斗殴伤害、追逐、拦截、辱骂他人等行为。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方法或行为则包括在公共场所集结,损坏财物、堵塞交通、破坏公用设施、干扰对抗执法工作等行为。
3. 实施犯罪的人数有所区别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可以是单个人或三人以上的群体,没有人数限制。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主体也是自然人,但必须是三人以上的众多人数。
4. 实施犯罪的过程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实施可以是有预谋和准备的,也可以是临时起意的。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实施是有组织的,需要实现共同意思联络,共同扰乱公共场所的行为。
5. 刑事处罚结果不同
寻衅滋事罪的刑罚包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只对首要分子进行刑事处罚,包括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发起者、联络人和积极实施行为的人可能会被判处刑罚。
关于领导受贿员工法律责任的各种情境和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单位受贿罪、个人受贿罪的量刑标准和处罚规定,同时讨论了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司企业工作人员以及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受贿方面的法律责任。对于不同职务和身份的人员,根据其所涉及的受贿
中国刑法第128条关于枪支管理的规定。该条款明确了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并对不同情节进行了详细划分。此外,还介绍了非法持有枪支、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况以及非法出借枪支的刑罚和其他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的处罚。
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包括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和其他主犯的刑事责任原则。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则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对主犯的处罚,刑法规定应从重打击,并在执行过程中对其减刑、假释作从严掌握。在追究刑事责
在我国刑事拘留37天后是否会在个人案底中留下记录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只有被判有罪才会产生犯罪记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拘留的程序,包括拘留申请、执行拘留、通知家属以及拘留处理结束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