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起诉制度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了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的3种类型的案件实行自诉外,其余案件均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采用起诉法定原则和起诉便宜原则相结合的方针,对侦查机关和检察院的侦查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检察机关经过审查后可以最终做出两种决定:起诉和不起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1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决定起诉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2)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不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第2款和140条第4款的规定,我国的不起诉包括三种:(1)法定不起诉,即对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不起诉;(2)酌定不起诉,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3)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即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依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对于检察官做出的不起诉决定,我国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制约措施,主要包括:
针对我国对公诉权制约存在的缺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建立对检察机关起诉决定以及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的预审程序,通过预审程序对起诉决定进行审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防止检察机关滥用起诉权。
建立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不服时直接向法院提起请求审判的强制起诉程序,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
赋予被不起诉人请求法院宣判自己无罪的权利,建立被不起诉人对不服酌定不起诉或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强制起诉程序,保护被不起诉人的权益。
中国刑事公诉权所面临的监督问题及其成因。在监督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过程中,公诉权被视为较为弱小。文章分析了公诉权在监督中的困境,包括侦查程序垄断、审判权独立性的压力、公诉监督缺乏有效的制约形式以及检察机关内部存在的问题等。因此,当前需要加强公诉权的独
审查起诉的概念、作用、法律依据、流程和参考案例。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过程中,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如调查核实证据,确保程序合法。参考案例中的甲涉嫌故意杀人案,因存在
赵恒东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辽宁省电子计算机学会的副秘书长。1986年,他因贪污被逮捕。起诉书指控赵恒东利用职务之便,贪污了一笔款项。然而,在
刑事上诉状是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和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决,在法定的上诉期内,向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的要求重审改判的法律文书。上诉人因______一案,不服______人民法院____年__月__日()字第____号刑事判决(或裁定),现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