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受理阶段 > 公诉 > 刑事公诉权有哪些制约

刑事公诉权有哪些制约

时间:2023-12-15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601
一、我国对公诉权的制约及其存在的缺陷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起诉制度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起诉制度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了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的3种类型的案件实行自诉外,其余案件均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采用起诉法定原则和起诉便宜原则相结合的方针,对侦查机关和检察院的侦查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检察机关经过审查后可以最终做出两种决定:起诉和不起诉。

公诉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1条的规定,检察机关决定起诉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2)依法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不具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不起诉的种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第2款和140条第4款的规定,我国的不起诉包括三种:(1)法定不起诉,即对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不起诉;(2)酌定不起诉,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3)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即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依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

对不起诉决定的制约

对于检察官做出的不起诉决定,我国法律规定了严格的制约措施,主要包括:

  • 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包括对行使不起诉权的限制、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不起诉的制约、复查案件实行内部人员回避制。
  • 公安机关的制约:公安机关可以要求复议,如果不被接受还可以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提请复核。
  • 被害人的制约:被害人可以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 被不起诉人的制约:被不起诉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诉。
  • 人民法院的制约:人民法院可以要求补充提供证据,如果人民检察院不提供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我国公诉权制约的完善

针对我国对公诉权制约存在的缺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建立对起诉决定的预审程序

建立对检察机关起诉决定以及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的预审程序,通过预审程序对起诉决定进行审查,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和防止检察机关滥用起诉权。

建立被害人不服不起诉的强制起诉程序

建立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不服时直接向法院提起请求审判的强制起诉程序,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司法救济。

建立被不起诉人对不服酌定不起诉或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强制起诉程序

赋予被不起诉人请求法院宣判自己无罪的权利,建立被不起诉人对不服酌定不起诉或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强制起诉程序,保护被不起诉人的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 立案通知书的下达时间

    刑事诉讼中立案通知书的下达时间,以及当公安机关不立案时的解决方法。文章还介绍了公安立案后的程序,包括侦查活动、移送审查起诉和判决等流程。同时,提到了相关法律规定的判决标准和程序。

  • 报案和扭送的具体内涵

    报案和扭送在刑事诉讼中的含义和区别。报案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向司法机关报告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而扭送则是公民将当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报案人一般是偶然发现犯罪行为或事实,而扭送人则是将已抓获的犯罪分子

  • 合法性原则

    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当性原则和变更性原则。介绍了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等强制措施的种类和适用情境。这些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确保公正和合法性的重要基础,而强制措施的合理运用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

  • 一、刑事案件到公诉科如何变更强制措施
  • 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诉讼权利及义务
  •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
受理阶段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