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即刑事公诉案件,是指由各级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规定,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诉讼以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案件。
在公诉案件中,被告人享有以下权利:
被告人有权申请回避,即要求法官、检察官或其他参与案件审理的人员回避,以确保审判过程的公正性和公正。
被告人有权自由选择辩护人,并与辩护人进行充分的辩护。辩护人在法庭上可以代表被告人提出辩护意见、质证证据、提出辩护意见并进行最后陈述。
被告人有权在庭审结束前进行最后陈述,陈述自己的观点、辩护意见和申辩理由。
被告人有权在庭审中向法庭提问,包括对证人的质询和对其他证据的质疑。
被告人有权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对判决进行审查和改判。
被告人有权在刑事执行过程中,对判决结果有异议或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向上级法院或其他有关机关提起申诉。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的一项诉讼权利,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以及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从而提请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
公安机关侦查终结或人民检察院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需要提起公诉或作不起诉处理的,应当送交人民检察院内设的审查起诉部门审查决定。通过对案件的全面审查,可以有效实行侦查监督,并确保只有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涉嫌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一程序为人民法院顺利审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既能准确、及时地打击和惩罚犯罪,又可防止无辜和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审判。
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的工作,体现了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以保证刑事诉讼原则的准确有效执行。这也是运用国家专政机关的力量追诉犯罪、保护人民、顺利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重要环节,对于正确处理案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作用。
刑事案件起诉书的内容和要求,包括起诉书的主要部分如首部、犯罪事实和证据、结论和附项等。文章还介绍了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意义和权力以及刑事案件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通知相关人员和公开审判等流程。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和要点。刑事判决书的首部包括标题、编号和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情况,需要详细说明被告人的身份背景。同时,还探讨了案件的审理情况,包括案件的由来、审判组织和到庭情况等。通过详细阐述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辨别刑事判决书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