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刑事速裁程序的积极消极要件
时间:2024-06-19 浏览:3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一些刑事案件,是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理的,要用速裁程序审理刑事案件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适用刑事速裁程序有哪些积极消极要件?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适用刑事速裁程序的积极消极要件
积极条件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适用的条件既有积极条件(肯定性条件),也有消极条件(否定性条件)。积极条件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大类。
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包括:
-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的案件适用范围为: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盗窃、诈骗、抢夺、寻衅滋事、非法拘禁、毒品犯罪、行贿犯罪、在公共场所实施的扰乱公共秩序的犯罪情节较轻,依法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或者依法单处罚金的案件;
-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包括: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没有异议;
- 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没有争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适用速裁程序。
消极条件
消极性的条件包括: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指控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有异议;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但经审查认为可能不构成犯罪,或者辩护人作无罪辩护;
- 被告人对量刑建议没有异议但经审查认为量刑建议不当;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没有就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严重影响刑事诉讼活动正常进行;
-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累犯、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定从重情节;
- 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侯,可以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速裁程序:
-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 被告人是未成年人;
- 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
- 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罪名、量刑建议或者适用速裁程序有异议;
- 被告人与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没有就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等事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
- 其他不宜适用速裁程序审理的。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
国家赔偿法第三章第三节:刑事赔偿程序
国家赔偿法第三章第三节关于刑事赔偿程序的内容。其中规定了被害人或其合法代表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为第一步,若不满赔偿决定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诉,并最后通过追偿程序保障权益。但当前规定在第二十三条存在缺陷,未明确人民法院赔
-
解除程序的简化与逻辑性的不足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出在变更强制措施时存在的解除程序的复杂性和逻辑性问题。文章强调,对于取保候审和其他强制措施的变更,不应有特殊规定导致解除程序的差异。文章认为,当前的规定缺乏必要的法定条件和理论基础,应统一规定强制措施的变更方式
-
累犯是否适用速裁程序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
刑事速裁程序的程序和期限
-
走私犀牛角如何处罚
-
酒驾和醉驾要受到什么惩罚?醉驾开庭时要注意什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