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就是今天,在国内引发舆论的留学生江歌被杀案,在东京开庭。昨天,江歌妈妈召开了小型媒体见面会,明确表示“来日本,我是努力争取陈世峰死刑的”。江母到达日本的这30天,主要专注于征集对犯罪嫌疑人陈世峰判处死刑的请愿签名,并频繁会见律师和检察官。
之前,关于江歌案,中国舆论场上掀起一波又一波讨论,但终究陷入了“事实产能不足,意见产能过剩”的尴尬中,江歌案的核心事实:陈世峰为什么杀人?是否具有携带凶器蓄谋杀人等主观恶意?江歌是不是真的为刘鑫“挡刀”?刘鑫是否故意锁门?这一切需要在法庭上被揭示。
本案在日本的法治环境下,是一起“普通杀人案”,并没有过多的道德争议。因此,江歌案有了一个难得的舆论实验场景:案件出现了中国舆论,但却由独立于中国舆论的司法体系来审判。关心此案的中国公众,目前能做的只能是静静等待庭审。
之前江歌妈妈组织的“死刑请愿签名”活动,对影响判决的效果可能不会太大,但这已经是江母唯一能做的事情了。就目前看,日本是一个严格适用死刑的国家,陈世峰被判处以极刑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日本宪法》第16条规定,任何人都享有请愿权,可就损害救济……进行请愿,不受差别待遇。“请愿”是日本法律之下的公民权利的行驶,议会、政府和法院有责任依法接受,但没有义务听从。不过,1983年日本最高法院公布过一个对于死刑量刑考虑的标准——“永山基准”,其中将“被害者家族感情”列为死刑的考量标准。江母的请愿,严正地表达了自己对凶手的态度,相信会被日本法官了解。
然而,案件刑事部分虽然要在日本审判,但是并不排除江母可以在中国法院,寻求权利救济。第一,可以依据中国的《刑事诉讼法》有关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或者直接依《侵权责任法》在中国起诉陈世峰,索要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第二,也是国内公众关心的问题,“刘鑫见死不救”,也会在法院审判得到澄清和认定。如果法庭能够认定江歌的确是为救刘鑫而被杀害的,那么江母可以在国内起诉,依《民法总则》里“见义勇为”的规定,要求受益人刘鑫作出补偿。再者,日本法庭如果认定刘鑫故意锁门阻止江歌逃生,那江母也可按侵权法的规定,要求刘鑫做赔偿。
事实问题,情感问题,浸提都会被揭晓。江歌引发的舆论,还是要在法庭通过证据来解决。口水无法代替法律,冲动也无法代替事实。事情的真相是对江母最好的告慰,而我们也只能让争议归于事实,让喧嚣止于正义。
二次离婚诉讼的程序,包括起诉阶段、审理阶段和判决阶段。起诉阶段需符合四个条件,提交诉状并注明内容。审理阶段分为准备、调解和开庭审理三个阶段。判决阶段根据庭审情况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宣判并送达判决书。
自诉案件的受理程序。人民法院在收到自诉状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自诉人。对于犯罪事实清楚且有足够证据的自诉案件,法院应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自诉人无法提供证据,法院应说服其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文章还涉及共同侵害人、反诉的条件等相关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中的累犯是否适用问题。根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实施细则》,对于具有累犯情节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适用速裁程序。此外,细则还规定了其他不适用速裁程序的情形,如涉及未成年人、盲人等特殊情况以及案件中存在异议等情形。同时,也规定了符合速裁程序
刑事速裁程序的相关内容。该程序主要针对事实清楚、被告人认罪认罚、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轻微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简化了庭前讯问和开庭通知等环节,审理期限通常为受理后十日内审结。其适用条件包括案件级别、可能判处的刑罚、案情清晰度以及被告人的意愿等。速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