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为辩护人不称职,能重新委托辩护人吗
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进行辩护是被告人在诉讼中的一项权利。辩护人接受委托,在审判中为被告人依法进行辩护,是辩护人的一项义务。被告人认为辩护人的辩护对自己不利或者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愿的,有权拒绝辩护人的辩护,由自己进行辩护。或者被告人认为自己有罪,完全认可公诉人的指控,没有让辩护人辩护的必要,也可以中途拒绝辩护人继续为自己辩护。如果被告人认为辩护人为自己的辩护没有说服力或者不同意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的,可以拒绝他的辩护另行委托其他辩护人为自己进行辩护。这是法律赋予被告人在诉讼中的一项权利,法律也是允许的。
对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由人民法院为他指定辩护人的,如果被告人坚决拒绝人民法院为他指定的辩护人为他辩护,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并应当记录在案。如果被告人是属于聋、盲、哑人或者间歇性精神病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人民法院为他指定了辩护人,而被告人有正当理由拒绝人民法院为他指定的辩护人为自己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但被告人需另行委托其他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重新为其指定其他辩护人。
二、审判阶段能否委托辩护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原来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到了人民法院的审判阶段被告人仍然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辩护。我们说的原来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在审判阶段能否委托,主要是指针对公诉案件来说的。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的公诉案件,从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移送到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起诉的那天起,犯罪嫌疑人就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人民检察院自己侦查的案件侦查终结后,移送刑事检察部门审查起诉的那天起犯罪嫌疑人就有权委托辩护人。
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未委托辩护人,而开庭审判后提出委托辩护人要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对于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案件,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也就是说,自诉案件直接进入审判程序,在人民法院受理自诉案件以后,到案件判决以前,被告人随时都可以委托辩护人。
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什么时候可以委托辩护人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从收到审查起诉的材料之日起3天以内,应当告诉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从受理自诉案件的之日起3天以内,告诉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告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是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法定义务,如果不告诉就是违法的。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他们的家属,通过普法学习,知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权享有委托辩护人的权利,而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没有告诉的,可以依法委托辩护人。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辩护人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辩护人的范围广泛,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等。被告人享有多种辩护权,如陈述权、辩论权等。刑事辩护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三种方式,辩护人需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据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辩护人在不同诉讼阶段拥有多项权利,如接受委托、查阅案件材料、调查取证、提出辩护意见等。同时,辩护人也有义务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不得隐匿证据、干扰司法诉讼活动。辩护律师与其他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有所差异。
刑事案件中辩护人的必要性,特别是针对未成年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或死刑的案件等特殊情况下的辩护人参与。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辩护人的范围和参与方式,包括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委托辩护人的情况、盲、聋、哑人或精神病人的案件等。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委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平衡控辩审式刑事诉讼、保障当事人权利和提高诉讼效率等。刑事辩护律师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阶段都有具体工作,如提供法律帮助、担任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等。律师的参与有助于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提高诉讼效率,并维护委托人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