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是指上诉权主体在上诉期内对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上诉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抗诉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第二次审判的诉讼活动。
抗诉需要以书面形式,即抗诉书的制作是必须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的抗诉,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将抗诉书副本连同案件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或抗诉案件后,应在一个月内审结,最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但以下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两个月。若延长期限届满后仍未审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或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两种情况:
(1) 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判的规定,例如在一审中未进行公开审判,而案件性质不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且犯罪嫌疑人不是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又如,据以定案的证据未在庭审中质证等。
(2) 违反回避制度,即合议庭组成人员及相关人员未依法回避而参与审理。例如应回避的审判人员或其他应自行回避的人员未回避等。
(3) 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例如某审判员在庭审中不允许被告人进行辩护或最后陈述;未依法为盲、聋、哑、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对当事人、辩护人关于申请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申请置之不理或无理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未依法受理等。
(4)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例如合议庭成员不具备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法定资格;实际参与法庭审理的法官与法律文书中署名的审判长、合议庭成员不一致;审判委员会在委员未过半数的情况下研究并决定案件等。
(5) 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况。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具体内容。该原则仅适用于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对二审法院有约束力,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包括刑期、刑种、附加刑和刑罚执行方法等。在共同犯罪案件、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罪名不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等情况都有具体适用内容
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程序和类型。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程序。抗诉的提出主要基于原裁判存在问题,如认定事实错误、证据不确实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审抗诉与再审抗诉的区别,包括抗诉对象、权限、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抗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刑事诉讼法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如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免除处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起诉的定义和刑事案件的起诉流程,包括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此外,还提及了不同阶段的律师
民事抗诉是事前还是事后监督的问题。明确地说,民事检察监督主要是事后监督,即对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监督,而不是事前或全程监督。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抗诉条件时,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同时,文章也提醒委托律师需谨慎,需注意审核律师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