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是指上诉权主体在上诉期内对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上诉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抗诉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进行第二次审判的诉讼活动。
抗诉需要以书面形式,即抗诉书的制作是必须的。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的抗诉,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将抗诉书副本连同案件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或抗诉案件后,应在一个月内审结,最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但以下情况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两个月。若延长期限届满后仍未审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诉或抗诉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两种情况:
(1) 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判的规定,例如在一审中未进行公开审判,而案件性质不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且犯罪嫌疑人不是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又如,据以定案的证据未在庭审中质证等。
(2) 违反回避制度,即合议庭组成人员及相关人员未依法回避而参与审理。例如应回避的审判人员或其他应自行回避的人员未回避等。
(3) 剥夺或限制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例如某审判员在庭审中不允许被告人进行辩护或最后陈述;未依法为盲、聋、哑、未成年人或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对当事人、辩护人关于申请通知新证人到庭、调取新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的申请置之不理或无理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提出民事赔偿要求未依法受理等。
(4)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例如合议庭成员不具备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法定资格;实际参与法庭审理的法官与法律文书中署名的审判长、合议庭成员不一致;审判委员会在委员未过半数的情况下研究并决定案件等。
(5) 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况。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开庭审判到宣判所需时间的法律规定。刑事诉讼中,根据不同程序,审结期限有所差异,包括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和第二审程序。民事诉讼中也规定了普通程序的审结期限、简易程序的审结期限以及对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的审结期限。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都有明确的期限规定。同时,刑事二审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也有具体规定,涉及死刑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特殊情况下,审理期限可以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