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抗诉规定适用情况
时间:2023-10-23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大家都知道我国为保障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制定了检察院抗诉规定。那么,检察院抗诉规定适用情况有哪些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检察院抗诉规定适用情况有哪些,希望小编整理的知识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检察院抗诉规定适用情况
一、抗诉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民事或行政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生效民事或行政判决、裁定,享有提出抗诉的权利。
二、民事案件抗诉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包括:1. 原判决、裁定所认定的事实没有证据或者没有足够证据支持;2. 原判决、裁定对有足够证据支持的事实不予认定;3. 原判决、裁定采信了伪证并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4. 原审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由于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主要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却未进行,从而影响了原判决、裁定对事实的正确认定;5. 原审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查取证却未进行,从而影响了原判决、裁定对事实的正确认定;6. 原判决、裁定所采信的鉴定结论的鉴定程序违法或者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7. 原审法院应当进行鉴定或者勘验而未进行;8.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其他情形。
三、行政案件抗诉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包括:1. 原判决、裁定错误认定法律关系性质;2. 原判决、裁定错误认定民事法律关系主体;3. 原判决、裁定确定权利归属、责任承担或者责任划分发生错误;4. 原判决遗漏诉讼请求或者超出原告诉讼请求范围判令被告承担责任;5. 原判决、裁定对未超过诉讼时效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或者对超过诉讼时效的诉讼请求予以支持;6. 适用法律错误的其他情形。
四、可能影响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还包括:1. 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书记员依法应当回避而未回避;2. 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未经开庭审理即作出判决、裁定;3.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裁定;4. 违反法定程序的其他情形。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庭审和书面审理的区别
刑事案件二审中的庭审和书面审理两种审理方式的区别。庭审需要当事人亲自出席法庭进行口头陈述和辩论,而书面审理则基于书面材料做出判决或裁定。书面审理适用于事实清楚的上诉案件,而部分案件如事实不清、检察院抗诉或涉及死刑案件必须开庭审理。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情
-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文书样式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的文书样式,包括再审申请案件受理通知书格式和民事判决书格式(抗诉案件提审或指令下级法院再审用)。前者描述了人民法院受理当事人再审申请后的通知格式,后者则是针对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的裁定提审或指令再审的文书样式。文章详细说明了两种
-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
-
刑事二审强制措施期限
-
检察院抗诉民事案件有多少天
-
二审人民法院对一审的判决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