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改判的情形有哪些
时间:2024-12-24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诉讼法第二审改判的情形及含义
一、刑事诉讼法第二审改判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对于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在经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应当按照以下情形进行处理:(一) 若原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均正确、量刑适当,则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二) 若原判决在认定事实方面没有错误,但在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或者量刑不当,则应当改判;(三) 若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则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综上所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两种情况下可以进行第二审改判的情形:1. 若适用法律存在错误,或者量刑不当,则应当改判。即使罪名定错了,也应当改判;即使罪名定准确,但量刑过轻或过重,也应当改判。2. 若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则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发回重审)
二、刑事诉讼法第二审改判的含义
刑事诉讼法第二审改判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进行权威性的判定,依法进行的改变的结案程序和方法。在我国法院结构中,依法改判主要针对最高法院以外的地方法院和专门法院的一审判决。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称的第二审改判实际上是续判,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改判。因为第二审改判的案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错案,而是对未生效的一审判决进行重新判断。在二审中心主义中,一审法院判决是否正确,以二审法院的认识和判断为最终依据。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即如果没有上诉审理,未生效的一审判决在15天后将成为生效判决。因此,一审判决生效后的变更将更加困难。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见证人是否需要回避
我国法律中关于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虽然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但证人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时,其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并依法追究审判人员接受请客送
-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意义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定义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定义和价值分析。该原则是为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消除其担心加重处罚而不敢上诉的顾虑,确保上诉制度的正常运行。此外,上诉不加刑原则也有助于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其适用范围包括被告人独立提起上诉的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的案件等。
-
仲裁回避决定的主体
-
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可以到检察院抗诉吗
-
向检察院抗诉会受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