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会计法 > 会计核算 > 应该怎样管理债权凭证最有效

应该怎样管理债权凭证最有效

时间:2024-04-26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45

债权凭证的管理:如何高效管理债权凭证

一、债权凭证的单独编号和专人管理

为了有效管理债权凭证,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单独编号,并在编号中体现发放的年份,以便于管理。其次,应当设立专人负责债权凭证的管理工作。债权凭证的发放应当由执行案件的承办人根据债权人的请求填写债权凭证审批表,并由庭长和分管副院长进行审批。债权凭证发放后,应当由专人进行管理,并建立债权凭证档案。

二、债权凭证的原始登记

债权凭证的原始登记是指最初向债权人发放债权凭证时应当登记的内容。债权凭证至少应当记载以下内容:

  1. 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人的姓名、性别、住所地、身份证号,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单位名称和住所地。
  2. 债权金额及其债权依据,其中债权金额是指未实现债权的金额,债权依据是指债权所依据的法律文书的编号。
  3. 执行费的交纳情况,债权凭证上应当记载原执行案件的执行费收取情况,以便于执行费的管理和防止流失。
  4. 债权凭证持有人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权利主要是凭债权凭证申请执行,义务是在申请执行时提供债务人有可执行财产的证据。
  5. 债权凭证的期限,债权凭证作为执行根据申请执行时重新启动一个执行程序,规定申请期限有利于管理和维护市场交易关系的稳定。

根据我国民法上的长期诉讼时效的期限,建议将债权凭证的申请执行期限定为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债权凭证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否则债权凭证将自动失效。

三、债权凭证的变更登记

债权凭证的变更登记发生在以下情况下:

  1. 债权凭证启动执行程序后,债权部分实现但债务人无足够财产履行全部债务,人民法院应当在债权凭证上记录已部分执行的数额和未实现债权的数额。
  2. 债权凭证的债权人因法定原因需要变更,继承人可以作为新的债权人到法院办理债权凭证的变更登记,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权利继受人可作为新的债权人到法院办理债权凭证的变更登记。
  3. 债权凭证的债务人因法定原因需要变更,债权人可持债权凭证及其他证据向执行法院申请追加或变更被执行人,人民法院经审查后裁定追加或变更被执行人,并进行执行。如果仍不能执行或全部执行,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变更登记。

四、债权凭证的注销登记

在一些情形下,债权凭证不能再作为执行程序启动的凭证,人民法院应当办理注销登记。以下情形主要包括:

  1. 债务人履行了债权人认可的债务。
  2. 债权人明确表示免除债务,即以书面形式放弃债权。
  3. 债权凭证发放后,债务人自然人死亡且无遗产可供执行,且无义务承担人。
  4. 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后,无财产可供执行,且无承担义务的法人或组织。
  5. 法人破产还债程序终结,债权凭证的债权人申报债权并得以参加破产财产的分配或无财产分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 利润确定的计算方法

    利润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利润确定涉及资产计价和利润表的编制,可采用资产负债表法和损益表法。新企业所得税法降低了内外资企业的税率,建立了公平的市场环境,减轻了上市公司所得税负担,增强了股市投资价值。

  • 企业已转让,债权债务如何解决

    此时需通知公司债权人,要是债权人不同意公司转让的话,则可以要求公司提前清偿债务。而在公司进行转让后,公司原有的债务应由转让后的公司进行承担。而“债权凭证”是指在“债权凭证”制度中,由人民法院发给债权人一种书面凭证。在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财产

  • 欠条未载明债权人当事人起诉是否受理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一是根据《担保

  • 没写借条的现金借款怎么讨回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和改制案件中切实防止债
  • 债权凭证指的是什么意思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