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再审程序提起的合法性与适用条件
时间:2024-01-02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再审的特点及程序
一、再审的特点
再审是指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程序。再审具有以下特点:1. 提起再审的主体:再审程序只能由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或本院院长提起。2. 提起再审的客体:再审程序适用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或第二审案件的判决或裁定。3. 提起再审的时间:再审必须在判决或裁定生效后的两年内提出。另外,如果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变更,或者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可以在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的三个月内提出再审。
二、再审程序的分类
再审程序可以分为两类:审判监督程序和当事人诉权的再审。1. 审判监督程序:根据法定的审判监督权,审判机关和公职人员可以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裁判提起再审。这类再审程序的提起期限和条件一般只作原则性规定。2. 当事人诉权的再审:当事人不服已经生效的裁判,可以向再审法院提起再审之诉。各国法律对再审的条件、范围以及提起再审的期限都有具体规定。
刑事再审程序的提起事由
再审事由是启动再审程序的理由和根据,是打开再审程序之门的“钥匙”。不同国家对再审事由的规定有所不同。在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刑事诉讼法中,对再审事由都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除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引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情形外,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人民法院依职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理由均为“如果发现确有错误”。这种“确有错误”的表述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使得再审程序的启动具有很大的任意性。缺乏具体而明确的提起事由的规定,使得已经被终审裁决过的被告人随时可能再次受到审判,从而削弱了判决的既判力,使被告人缺乏确定感和安全感。同时,再审程序启动的前提条件应该是经过再审程序审理后的结果,而不应该是“确有错误”。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军事法庭审理军人贪污案件的程序和规定
军事法庭审理军人贪污案件的程序和规定。军事法庭依法审理,遵循《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在最高法的监督指导下行使审判权。其审判原则和制度保障公民法律平等,实行公开审判、辩护等制度。审理程序包括核查身份、开庭、宣布合议庭组成、询问是否回避等步骤,最后当庭
-
怀孕是否能免除有期徒刑的执行?
我国法律中关于怀孕妇女在刑事判决中的特殊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怀孕或正在哺乳的妇女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不被判处死刑。但暂予监外执行需符合一定条件,且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不适用。
-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和审理程序。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且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情况,可以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审理程序,包括合议庭审判
-
刑事庭审程序
刑事庭审程序的各个阶段,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以及评议和审判等。程序遵循《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旨在确保全面审理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并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开庭前,审判人员会与相关人员进行会议,了解与审判相关的问题并听取意见
-
辩护人的回避适用范围及程序
-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
-
检察院审查决定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