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权利的价值,以精神权利价值为中心的人身、人格救济措施亦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目前司法制度中,仅仅承认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而对基于刑事案件产生的侵权,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不支持,笔者认为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基于个案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是正当的,应受到法律保护。
完善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1.修改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确立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修改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经济情况判处承担赔偿责任”,从而确立刑事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并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明确规定精神损害的范围。采用列举和概括并用的立法方式,将刑事案件中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范围确定为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名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以及基于血缘关系的直系血亲的亲情权也可以考虑列入其中,因为往往大多数刑事案件中,受伤害最深的就是他的亲人,承受的痛苦最大、最深。
刑事案件中死亡赔偿金的支持问题。法院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仅支持物质损失赔偿,不支持死亡赔偿金或精神抚慰金赔偿请求。但犯罪嫌疑人自愿赔偿不被禁止。被害人家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等。同时,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情况也有相应规定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起诉前的注意事项。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需满足相关条件,包括刑事案件已受理、受害人因犯罪遭受物质损失等。起诉前需准备起诉材料,包括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及证明损失是由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的相关证据。法院将按程序进行立案,特别提示附带民事诉讼的提
植物人状态因医疗失误导致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内容。近亲可作为患者代言人,向法院提出医疗损害赔偿请求,诉讼地点通常为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居住地法院。原告需提交相关证据资料,遵循法律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主要涵盖因犯罪行为导致
刑事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差别。二者在诉讼费、审理时间、赔偿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提起,法院不收费,通常在刑事案件审理期间两个月内出结果。而民事诉讼需先支付诉讼费,审理时间较长。此外,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模板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