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刑诉中哪些人需要回避

刑诉中哪些人需要回避

时间:2024-08-24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047
在法律进行审判之时,为了公平的进行,为了排除周围的一切干扰因素,是需要清场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在刑诉中需要一些特殊的人进行回避,不知道对此你了解多少,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我们整理带来相关专题。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回避的适用对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和第31条的规定,以下人员适用回避制度: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回避的申请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在以下情况下,上述人员应当申请回避:1.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 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 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者诉讼代理人;4. 与本案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

重新审判中的回避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39条的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依照本法第217条、第218条、第219条的规定可以上诉或抗诉。因此,曾经担任过该案某一审判阶段审判工作人员不能再次担任该案的审判工作,也应当回避。根据司法精神,曾经担任过本案侦查的人员不得再担任本案的起诉和审判工作,曾经担任过本案起诉工作的人员不得再担任本案的审判工作。

刑事诉讼法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

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刑事诉讼中的权力行使

权力行使的机关

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等工作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和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

权力行使的独立性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平等和公正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在适用法律上,一切公民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刑事诉讼的权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规定。明确指出了需要回避的情形,包括与当事人有关连、存在利益关系等。同时,规定了相关人员不得接受请客送礼和违规会见。回避决定由相应负责人做出,当事人及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及申请复议

  •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的问题。无因回避指申请回避时无需提出理由,如法国实行的无因回避制度。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缺陷,如回避理由狭窄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利于回避落实。无因回避能有效阻断熟人社会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弥补有因回避的不足,在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必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 工伤赔偿:合法权益如何应得?
  • 回避的适用情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