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的。我国审判制度采用“二审终审制”的法律依据为《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的规定。因此,对县级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不服,可以上诉到县一级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即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对二审判决不服,只能按照《民诉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的规定,申请再审。
因此,如果认为一、二审判决确系枉法裁判,存在很大冤情,除向二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再审外,请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同样可以解决问题。但前提是再审或者抗诉,都必须有足够、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二审判决存在重大误判,否则再审或抗诉的受理,都是不现实的。
中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即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不是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可以依法定程序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上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裁定是生效的判决、裁定,即终审判决。
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如果在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在我国有三种方式纠正:
一、人民法院基于审判监督权要求再审;
二、人民检察院基于审判监督权要求人民法院再审;
三、当事人申诉,申请再审。
简某标与佛山市某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行政纠纷案。简某标上诉称工商局存在行政不作为及违法收费问题,但原审法院依据调查的证据,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佛山市某工商行政管理局辩称其已依法履行歇业申请核准工作,收费系代理费而非行政收费。二审法院需对双方证据进行审查,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信用卡诈骗案的刑事判决书。被告人彭某某因恶意透支信用卡被起诉,涉及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两张信用卡,欠款金额较大。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彭某某的父亲替其偿还了所有欠款和费用。法院根据证据和案情,对彭某某进行了判决。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该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审理阶段和宣判阶段,其特点包括不公开审理、寓教于审、迅速简约和全面调查等原则。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身心状况,法律为其提供了特殊保护,如提供法律援助辩护、社会调查、决定强制措施等。在讯问和审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