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制度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公开审判制度也是诉讼活动的重要法定原则。审判活动必须依法公开进行,这是我国现行法律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公开审判制度,严格规范审判活动,是增强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更直接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提高审判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法院执法水平的重要举措。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除法律另有规定,一律公开进行。公开审理的案件,应提前公布案由、当事人的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定期公开宣判的应当提前公告。总之,除合议庭评议外,法庭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应对公众公布。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案件不得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但判决仍然应当公开宣告。
任何刑事被告人都有权获得辩护。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为其辩护。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都有权为自己辩护。
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要求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
回避适用的对象包括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员。
适用回避的情形包括:
回避申请可以由当事人提出,也可以由审判人员或其他人员主动提出。回避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如果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才知道,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回避申请提出后,应当说明理由。
回避申请的准许与否由法院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在申请提出后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在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请的决定期间,除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外,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暂停执行有关本案的职务。法院决定同意申请人回避申请的,被申请回避人退出本案的审判或诉讼;法院决定驳回回避申请而当事人申请复议的,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判或诉讼。
合议制度是指由若干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合议庭由3个以上的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在普通程序中,合议庭的组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陪审员在人民法院参加审判期间,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另一种是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例如,在第二审程序中,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在再审程序中,再审案件原来是二审的,按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在特别程序中,如果要求对案件的审理实行合议制,合议庭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的审判工作由审判长负责主持。
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宣告终结的制度。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经过二审的判决或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审分离、控辩对等和审判中立等。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公正性和公正性,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刑事诉讼活动解决社会纠纷,实现法律正义的目标。遵循这些原则,
我国法律中关于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虽然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但证人与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时,其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权要求审判人员回避,并依法追究审判人员接受请客送
中国破产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新破产法在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上有所突破,法院审判工作紧密相关。破产案件类型多样化,包括企业法人破产案件和其他组织破产清算。法院配备了专业破产合议庭和破产审判业务庭以保障破产案件审判质量。虽然我国破产案件数量相对较低,但破
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范围,涉及涉及外国公民、外籍华人等离婚案件的国际民事审判管辖。中国法院在确定管辖权时依据当事人国籍、居所和婚姻缔结地等制度,并明确了具体的管辖情况。涉外离婚案件还涉及法院级别管辖问题,一般情况下可向基层法院提起诉讼,重大影响案件则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