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辩护没有标准形式,需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进行辩护。
法庭上自行辩护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处理,没有可以通行的准则或规范。
在法庭自行辩护时,可以从是否构成犯罪、实施行为时的主观想法、是否属于从犯、是否属于自首、是否主动认罪、有无悔罪表现、产生损害结果的轻重、有无被害人谅解、能否适用缓刑等方面提出辩护意见。案件情况不同,所采取的辩护策略和方式,自然就不可能相同。
但通常在庭审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措辞。话语要清晰、准确,千万不要说带有虚假、误导、歧义等对自己不利的话语。
2、问题的分析。对针对起诉书的观点和证据,进行相应的逻辑、证据分析,提出相应的观点进行反驳,该说的详细陈述,不该说的一字别提;“帮助”法官去查明事实,从而作出最恰当的判决。
3、要有充足的准备。如对所涉案件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对涉及的法律法规有相当的认识。
事实上,这些也是非常空泛的,能起到的帮助也有限。通常实务中,对犯罪嫌疑人而言,涉及刑事案件的开庭辩护,尽量还是建议委托专业的刑事辩护律师进行辩护,更有助于从轻、缓刑等方面提出辩护意见,如果存在经济困难的,可向法院申请无偿指派刑事辩护律师提供辩护。
我国法律规定下,任何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享有自行辩护和聘请律师为其辩护的权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自行聘请律师,若被羁押,其近亲属等也可代为聘请律师。此外,律师在辩护中享有独立辩护权、阅卷权、会见通信权、调查取证权等权利,同时也有提出意见、参加法庭
刑事诉讼辩护人的资格及权利。符合律师资格条件的人员、由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可担任辩护人。但正在执行刑罚或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担任。辩护人在诉讼中有权查阅相关材料、与被告人沟通,并在法庭上积极辩护,可申请新的
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享有的权利,包括独立辩护权、获得通知权、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权、拒绝辩护权以及阅卷权和会见通信权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行使权力时的原则,审判制度,被告人权利保
刑事案件开庭时,被告人家属与被告人之间的交流限制以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家属必须遵守法庭纪律,未经批准不得与被告交流。对于违反法庭秩序的行为,审判长有权制止,情节严重者将受到罚款或拘留等处罚。开庭前需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相关文书并通知检察院、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