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告人庭前接受律师无罪辩护思路的情况下,被告人当庭突然认罪,属于被告人背离律师辩护思路的行为。此种情况一旦发生,律师如果对被告人改变诉讼立场的行为置之不理,而继续从事无罪辩护活动,这种所谓的“独立辩护”,是无法让人接受的。
被告人当庭突然认罪可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受到同监所在押人员的影响,有的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产生了某种新的想法,有的则可能受到了个别办案人员的暗示、诱惑、压力甚至威胁。律师面对突然改变诉讼立场的被告人,不问其改变陈述的原因和动机,而旁若无人地继续坚持固有的辩护思路,这是不负责任的。
被告人当庭突然认罪所带来的“辩护方”出现相互矛盾的辩护立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抵消律师无罪辩护的效果。这种辩护根本就是无效的辩护。迄今为止,在中国法庭上还很少发生被告人当庭认罪、律师无罪辩护能够获得成功的先例。
律师在面对被告人当庭认罪时,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考虑到现行的刑事法庭布局无法为律师提供与被告人进行当庭沟通的便利条件,律师既无法当庭询问被告人改变立场的原因,无法告知其改变立场的法律后果,更无法向其征询对律师继续作无罪辩护的看法。律师唯一的选择就是申请法庭暂停法庭审理,至少应当努力争取申请法庭做短暂的休庭,以便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被告人的沟通和交流,律师可以询问被告人突然认罪的原因和真实想法,尤其要告知当庭突然认罪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特别是当庭认罪会对律师的无罪辩护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被告人在当庭突然认罪时,需要律师的法律辅导和咨询意见。
如果被告人经过律师善意的劝解和忠告之后,幡然悔悟,并同意律师的无罪辩护思路,那么,律师当然可以继续作无罪辩护。而假如被告人经过与律师的协商,继续坚持当庭认罪,并坚决反对作无罪辩护的,那么,律师就有必要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坚持无罪辩护立场了。被告人在坚持认罪的同时,明确反对律师继续作无罪辩护的,律师确实需要考虑究竟是顺应被告人的意见改变辩护思路,还是退出案件的辩护活动了。当然,也有被告人自己坚持认罪,也并不反对律师继续作无罪辩护的情况。对此情况,律师在尽到提醒和劝解义务之后,继续作无罪辩护也是无可厚非的。
通过以上策略,律师可以更好地应对被告人当庭认罪的情况,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并为案件提供合理的辩护。
诉讼期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从诉讼行为开始后的时间计算、节假日的处理、期间耽误的处理以及申请期间顺延的程序。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避免路途过长或节假日等因素导致权利丧失。对于耽误期间的情况,当事人需根据情况向法院申请顺延,顺延期间只能补足实际耽
辩护人与代理人在诉讼中的比较。两者都是为了维护委托人利益而参与诉讼,但在产生根据、诉讼地位、任务、适用范围、权利内容、权限范围和活动名义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辩护人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任务是反驳控方控诉并证明嫌疑人无罪或罪轻;而代理人则依附于被代理人,
刑事诉讼中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复杂案件可延长一个月。对于特殊案件,如发生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以及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过批准,可以延长
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问题。刑事诉讼规定中,刑事申诉没有明确规定时间限制,只要案件在人民检察院管辖范围内,都必须受理。而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申请有两年时间限制。刑事申诉的时间限制相对宽松,但仍建议申诉人在合理时间内提出申诉,以确保案件得到及时审理和公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