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刑事诉讼期间 > 被告人当庭认罪律师可以继续作无罪辩护吗

被告人当庭认罪律师可以继续作无罪辩护吗

时间:2023-10-09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186
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被告人当庭认罪律师可以继续作无罪辩护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对于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可以继续作无罪辩护吗。

被告人当庭认罪与律师辩护思路的冲突

在被告人庭前接受律师无罪辩护思路的情况下,被告人当庭突然认罪,属于被告人背离律师辩护思路的行为。此种情况一旦发生,律师如果对被告人改变诉讼立场的行为置之不理,而继续从事无罪辩护活动,这种所谓的“独立辩护”,是无法让人接受的。

被告人当庭突然认罪的原因和动机

被告人当庭突然认罪可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受到同监所在押人员的影响,有的可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产生了某种新的想法,有的则可能受到了个别办案人员的暗示、诱惑、压力甚至威胁。律师面对突然改变诉讼立场的被告人,不问其改变陈述的原因和动机,而旁若无人地继续坚持固有的辩护思路,这是不负责任的。

被告人当庭认罪对律师无罪辩护的影响

被告人当庭突然认罪所带来的“辩护方”出现相互矛盾的辩护立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抵消律师无罪辩护的效果。这种辩护根本就是无效的辩护。迄今为止,在中国法庭上还很少发生被告人当庭认罪、律师无罪辩护能够获得成功的先例。

律师应对被告人当庭认罪的策略

律师在面对被告人当庭认罪时,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申请法庭暂停或休庭

考虑到现行的刑事法庭布局无法为律师提供与被告人进行当庭沟通的便利条件,律师既无法当庭询问被告人改变立场的原因,无法告知其改变立场的法律后果,更无法向其征询对律师继续作无罪辩护的看法。律师唯一的选择就是申请法庭暂停法庭审理,至少应当努力争取申请法庭做短暂的休庭,以便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与被告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通过与被告人的沟通和交流,律师可以询问被告人突然认罪的原因和真实想法,尤其要告知当庭突然认罪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特别是当庭认罪会对律师的无罪辩护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被告人在当庭突然认罪时,需要律师的法律辅导和咨询意见。

根据与被告人的协商结果决定辩护思路

如果被告人经过律师善意的劝解和忠告之后,幡然悔悟,并同意律师的无罪辩护思路,那么,律师当然可以继续作无罪辩护。而假如被告人经过与律师的协商,继续坚持当庭认罪,并坚决反对作无罪辩护的,那么,律师就有必要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坚持无罪辩护立场了。被告人在坚持认罪的同时,明确反对律师继续作无罪辩护的,律师确实需要考虑究竟是顺应被告人的意见改变辩护思路,还是退出案件的辩护活动了。当然,也有被告人自己坚持认罪,也并不反对律师继续作无罪辩护的情况。对此情况,律师在尽到提醒和劝解义务之后,继续作无罪辩护也是无可厚非的。

通过以上策略,律师可以更好地应对被告人当庭认罪的情况,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并为案件提供合理的辩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管辖

    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在管辖贪污贿赂案件时的移交原则,犯罪地的管辖原则,并案处理的情形,辩护与代理中辩护人的资格、法律援助的规定、辩护律师的权利,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规定以及律师调取证据的规定。

  • 私营企业面试技巧

    私营企业面试中的自我介绍、家庭情况以及业余爱好三个问题的应对技巧。应聘者在自我介绍时需与简历相符,条理清晰;谈及家庭情况时,应强调家庭氛围及成员支持;谈及业余爱好时,应避免庸俗、孤僻的爱好,能展示积极向上的形象。文章给出了具体的思路和参考答案,以帮助

  • 家属如何应对被拘留的盗窃罪

    家属如何应对家庭成员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情况。家属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了解案件情况并申请取保候审。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受理案件阶段,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有权委托辩护人,并由办理案件的机关及时转达其要求。辩护人的委托也可由监护人或近亲属代为进

  • 刑事诉讼中的时间限制

    刑事诉讼中的时间限制相关问题。文章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对于犯罪嫌疑人、被拘留的人、律师以及相关人员的时间限制规定。包括传唤、拘传、拘留通知家属、讯问、逮捕等多个方面的详细时间要求,以及涉及国家秘密案件和重大复杂案件的特别规定。同时,也规定了检察机关和法

  • 被告人自认有罪的情况及其法律分析
  • 刑事指定辩护的法律依据和工作内容
  • 被传唤律师的出席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