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犯罪后不再追诉的时间限制如下:
经过五年后,不再追诉。
经过10年后,不再追诉。
经过15年后,不再追诉。
经过20年后,如果认为必须追诉,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必须追诉的犯罪行为应当限于那些社会危害特别严重、行为人的人身危害性特别言重、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大、经过20年以后仍然没有被社会遗忘的重大犯罪。对于刑期为有期徒刑的犯罪,即使经过15年后认为必须追诉,也不得追诉。
1、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不得超过2个月。
2、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延长1个月。
3、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情形的,可以延长2个月。
4、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可以再延长2个月。
5、发现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计算期限。
6、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期限自接到补充侦查通知书后的次日起,不得超过1个月。
1、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2、拘留时间,不得超过14日。
3、取保侯审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4、监视居住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
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次日起7日以内。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决定逮捕的期限自执行后的次日起10日以内,特殊情况下可延长1日至4日。
1、审查起诉时间,1个月。
2、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3、改变管辖的,改变后的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
4、退回管辖的,以两次为限,每次1个月。
5、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
6、被不起诉人对依据《刑诉法》第142条第2项作出不起诉决定的申诉,在7日以内。
关于犯罪所得及犯罪收益相关的辩护词。被告人周某已主动退赔大部分赃款并购买赃车自用,未获得非法收益,且在被捕过程中无拒捕行为,并积极配合追缴赃物。考虑到其退赔和积极配合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较小,二审法院应对其从轻量刑,并考虑宣告缓刑。
犯罪预备的定义和行为表现,包括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行为。虽然犯罪预备的危害性较小,但仍受到处罚。犯罪预备行为是指行为人为犯罪准备工具和制造条件的行为,是一种具备修正的构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态。预备犯与未遂犯的区别在于是否已着手实行犯罪。对
我国刑法中故意开车撞人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未遂犯罪可以判处刑罚,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行为是否实施、自首、立功情节、认罪态度和社会危害性。犯罪未遂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具体处罚程度需要根据情况判断。
刑事犯罪与民事责任的区别。文章详细解释了刑事犯罪的法律定义、涉及的犯罪行为种类及不被认定为犯罪行为的情形。同时,文章区分了刑事犯罪与民事违法行为,解释了两者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以及责任后果不同。文章还阐述了民事责任的种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