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强制医疗 > 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是谁

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是谁

时间:2024-02-03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463
强制医疗是对于精神病患者以及某些患者家属不肯替患者治疗的一种措施,它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而要让强制医疗实施的话,就必须要得到相关单位的许可。那么,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是谁?手心律师网小编带你了解强制医疗知识。

法定强制医疗的启动主体的确定

一、公安机关作为执行主体的观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3条的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虽然强制医疗执行并非刑罚执行,但强制医疗决定也是法院作出的需要执行的一项刑事处分措施,因此应将相关法律文书交付具体执行职责的主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535条规定,法院决定强制医疗时,应在作出决定后五日内向公安机关送达强制医疗决定书和强制医疗执行通知书,由公安机关将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送交强制医疗。因此,执行主体应为公安机关。

二、其他机构作为执行主体的观点

根据刑事诉讼法解释第429条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并在押的罪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在判决、裁定生效后十日内将判决书、裁定书、起诉书副本、自诉状复印件、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送达看守所,由公安机关将罪犯交付执行。虽然该条规定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但实际执行机关并非公安机关,而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执行主体,如监狱是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执行机关。因此,根据此推理,法院将相关文书送达公安机关,并不能推断强制医疗执行主体就是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有可能只是交付,具体的执行主体可能是其他机构。

强制医疗执行主体的确定

如果强制医疗执行主体不确定,可能导致公安机关只负责将人送到精神病医院,而普通精神病医院只负责治疗,使得医疗、安全监管、会见探视以及定期诊断评估和报请解除等多个方面的职责归属模糊。只有明确强制医疗执行主体,才能使执行主体真正承担相应职责,有效落实安全监管措施,将人身危险性程度不同的被强制医疗人与普通精神病人分管分治,并在被强制医疗人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时,主动报请解除强制医疗,维护被强制医疗人的合法权益。此外,刑事诉讼法第289条规定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施监督。如果强制医疗执行主体不确定,检察机关难以有效监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规定存在执行主体问题

    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尚未明确,引发了公安机关和其他机构是否应作为执行主体的争议。不明确执行主体可能导致职责不清,使得被强制医疗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护。因此,需要迫切确定强制医疗的执行主体,以便有效执行强制医疗决

  • 刑事强制医疗的条件

    刑事强制医疗的条件和流程。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如果存在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实施强制医疗。公安机关发现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应移送给检察院,检察院再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同时,也讨论了正常人被误抓走强制医疗的救济方

  •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审理程序。强制医疗适用于公共卫生危机情况、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适用对象是实施了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适用条件包括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符合医学上的精神病成立标准等。审理程序方面,

  • 强制医疗的法律规定

    中国强制医疗的法律规定。针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如危害公共安全或人身安全且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存在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可实施强制医疗。人民法院负责作出强制医疗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被强制医疗的人及其近亲属可申请解除,若申请被驳回,可在六个月后再

  • 强制医疗的执行地点
  •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区别
  • 人民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决定可能错误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