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调解原则

时间:2024-12-20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585
在一些不大又是因为双方义气用事造成的案件中,适当的刑事调解可以帮助他们直接的沟通,冷静的考虑后果,刑事和解,在调解中的原则应该是怎样的呢,在什么情况是不适合刑事调解的呢。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刑事调解原则”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刑事和解的原则

刑事和解是一种通过调解人或其他组织的介入,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进行沟通和协商,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再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一、是非分明原则

刑事和解必须基于案件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在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发生,并且确实是加害人所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刑事和解。对于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的案件,即使当事人之间有和解意愿,也不应进行刑事和解。因为和解后无法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从宽处理。在司法实践中,必须进行认真的讯问和询问,以及告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二、自愿守信原则

刑事和解必须充分尊重加害人和被害人的意愿,和解的发起和进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愿的结果。和解协议的内容必须真实反映当事人的意思,第三方机构不能代替当事人作出决定或强迫当事人进行刑事和解。双方当事人在和解协议达成后,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并自觉遵守诚信规则。如果加害人使用欺骗手段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并在得到有关机关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处理的情况下故意拖延或不履行协议,甚至威胁被害人,使其没有安全保障,这种刑事和解违反了刑事和解的基本条件,即加害人认罪并真心悔过。公安司法机关发现这种情况,应撤销原来的和解决定,重新进行正常的诉讼程序。

三、公平合理原则

刑事和解必须体现对加害人和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加害人得到轻罚或非刑罚化处理的平等性。在刑事和解中,加害人的行为导致了被害人的损失,加害人有赔偿的义务,体现了法律正义的要求。具体的赔偿额应与加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赔偿能力相适应。在司法实践中,要杜绝加害人对被害人施加压力或威胁,迫使其接受和解要求或答应不切实际的义务。调解机构应适度介入,提醒当事人刑事和解的目的是让双方沟通、交流、协商,摒弃不公平的要求,修复已受损的社会关系。

四、规范合法原则

刑事和解的适用和过程必须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遵循一定的程序。加害人或被害人申请或同意刑事和解时,应向有关机关提交书面申请。有关机关应对案件进行审查,了解被害人的经济状况、情绪、处理结果的要求、是否同意民事赔偿调解等意见,以及被告人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社会交往、成长经历和犯罪前后的表现,并做好相关记录。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是否准许刑事和解的决定。刑事和解应在有关机关的主持和参与下进行。双方当事人应述说因犯罪受到的损害,被告人应道歉并补偿,被害人视情况表示谅解。如果刑事和解成功,承办人应组织双方签订刑事和解协议书,作为对被告人免予追究刑事责任或从宽处理的重要依据。如果和解失败,应立即制作终止刑事和解程序通知书,进入正常的诉讼程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不同的拘留权限和规定,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拘留必须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此外,拘留的决定和执行也有特定

  • 刑事和解谅解书的撰写方法

    刑事谅解书的撰写方法和应用场景。在纠纷发生后,双方经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同意谅解犯罪嫌疑人,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和解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和不起诉等处理结果。

  • 刑事和解怎么申请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刑事案件要和解的,需要双方当事人自愿,自愿和解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申请,并且进行审查。人民调解员将参加刑事和解的各方召集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刑事和解程序正式开始。人民法院或司法行政部门派出的监督员应当对整个和解

  • 刑事和解可以反悔自诉吗

    双方签订的和解协议有法律效力。《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第二百七十九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

  • 刑事和解和调解的区别
  • 刑事调解原则
  • 刑事处分可调解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