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伤害调解范围
时间:2023-11-22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和解适用作出了规定,刑事和解制度是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一种自我救济的方式,和受害人达成和解是从轻、减轻处罚的一种情形。但刑事和解是有一定范围的,那么刑事伤害调解范围是如何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刑事伤害调解的适用范围
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
刑事和解适用于以下案件:
- 故意毁坏财物案、破坏生产经营案和轻伤害案;
- 妨害通讯自由案;
-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为入户盗窃的除外);
- 因合法债务、经济纠纷非法拘禁他人,没有殴打、侮辱等情节的;
- 交通肇事案(有醉酒或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而驾驶机动车、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严重超载、交通肇事逃逸、故意伪造或破坏事故现场、曾因交通肇事被判过刑、斑马线上致行人死亡并负事故全责及其他严重违章致人死亡等情节的除外);
- 因生活无着而初次盗窃、诈骗的案件;
- 初犯、偶犯、在校学生、未成年人、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预备犯、中止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以及亲友、邻里、同学、同事等纠纷引发的,属于自诉范围的案件。
如果刑事伤害是由轻伤、中止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等情形造成的,一般适用刑事和解。如果达成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刑事和解的条件
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
- 犯罪嫌疑人是自然人,并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 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属实质一罪,并有明确的被害人;
- 案件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
- 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对基本事实没有异议;
- 法定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不适用刑事和解的情形
不适用刑事和解的情形
- 行为人是累犯,或在服刑、缓刑、劳动教养和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故意犯罪的;
- 行为人多次犯罪的;
- 因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导致的,涉枪、持械、雇凶或受黑恶势力操纵引发的案件;
- 其他不宜适用和解的刑事案件。
刑事和解的方式
自行和解的方式
以下是自行和解的方式:
- 双方自行达成的和解;
- 在押犯罪嫌疑人委托其近亲属、律师或单位领导与被害人达成的和解;
- 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其他基层组织主持下达成的和解;
- 双方当事人均认可的其他第三方(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除外)主持下达成的和解;
- 交通肇事案件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调解而达成的和解。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和解程序及其规定
刑事和解程序及其规定。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进行了专门规定,涉及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刑事和解适用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犯罪案件,并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利益、矫正犯罪、改善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降低诉讼成本等。文章还包含了一个具体的刑事和解协议案例。
-
交通事故刑事和解协议
王**驾驶超载货车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及其刑事和解协议。事故导致被害人张**死亡,双方协商后达成和解协议,包括经济赔偿、纠纷解决、收款和谅解书、财产转移限制、违约责任等内容。刑事和解适用于犯罪嫌疑人的有罪答辩和双方自愿和解,主要适用于轻微财产性犯罪案件
-
刑事和解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的定义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刑事和解是指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直接沟通、共同协商,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新刑诉法规定,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盗窃罪犯等可适用
-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不同的拘留权限和规定,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拘留必须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此外,拘留的决定和执行也有特定
-
刑事和解的相关程序及条件
-
刑事和解后判处缓刑是否可以上诉
-
刑事和解的程序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