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刑事和解程序 > 刑事和解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时间:2025-05-19 浏览: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1016
刑事和解是刑事犯罪嫌疑人的一种救济措施,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达成和解的,有可能获得法院减轻、从轻的判决,有时还可能免于刑事的处罚。所以嫌疑人一定要争取与受害者达成和解协议,那么盗窃能不能刑事和解?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根据新刑诉法第5编第2章第277至279条的规定,刑事和解适用于以下情况:

1. 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犯罪,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程序。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则不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2. 盗窃罪犯的刑事和解

盗窃罪犯可以与受害人达成和解,签订和解协议,从而获得法院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的可能性。

3.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适用于以下案件:

  1. 故意毁坏财物案、破坏生产经营案和轻伤害案;
  2. 妨害通讯自由案;
  3.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为入户盗窃的除外);
  4. 因合法债务、经济纠纷非法拘禁他人,没有殴打、侮辱等情节的;
  5. 交通肇事案(有醉酒或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安全机件失灵而驾驶机动车、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严重超载、交通肇事逃逸、故意伪造或破坏事故现场、曾因交通肇事被判过刑、斑马线上致行人死亡并负事故全责及其他严重违章致人死亡等情节的除外);
  6. 因生活无着而初次盗窃、诈骗的案件;
  7. 初犯、偶犯、在校学生、未成年人、七十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预备犯、中止犯、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以及亲友、邻里、同学、同事等纠纷引发的,属于自诉范围的案件。

4. 刑事和解的条件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包括:

  1. 犯罪嫌疑人为自然人,并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2. 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属实质一罪,并有明确的被害人;
  3. 案件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
  4. 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对基本事实没有异议;
  5. 法定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情节轻微、危害不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和解程序及其规定

    刑事和解程序及其规定。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进行了专门规定,涉及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刑事和解适用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轻微犯罪案件,并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利益、矫正犯罪、改善犯罪人与被害人关系、降低诉讼成本等。文章还包含了一个具体的刑事和解协议案例。

  • 刑事和解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的定义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刑事和解是指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通过调停人或其他组织直接沟通、共同协商,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可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新刑诉法规定,涉及民间纠纷引起的犯罪案件、盗窃罪犯等可适用

  • 刑事案件的和解问题及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 刑事和解的相关程序及条件

    刑事和解的相关程序及条件。在刑事案件中,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被告人从宽处理。刑事和解的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认罪、双方自愿,并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如未成年人和七十岁以上老年人的案件,但不适用于国家工作人

  • 轻伤取保候审后能否免于坐牢
  • 刑事和解后判处缓刑是否可以上诉
  • 刑事和解的程序理解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