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一般情况下,和解协议达成后,双方不能再进行起诉。然而,如果和解协议存在失公平情况,是可以进行起诉的。
和解协议是原告和被告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结果,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应该是合法有效的。然而,在本案中,原告在未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的情况下签订了和解协议。如果不允许原告行使诉权,将明显失去公平。然而,原告不能直接起诉要求被告赔偿,而应向法院提起撤销权之诉。
当事人签订的人身损害赔偿和解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判断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行为人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以及法律行为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如果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存在,应认定该法律行为有效。具体到本案,原告和被告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在综治办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下达成了一致的和解协议,双方是自愿达成的,不存在压迫和欺诈等情况,不违反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应认为是合法有效的。因此,根据民事合同的构成要件分析,原告和被告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合法有效的,除非存在特殊理由和情况,双方不能随意反悔并应诚信履行各自的义务。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如果存在重大误解或在订立合同时存在显失公平情形。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在紧迫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明显对自己不利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往往表现为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极不平衡,经济利益上不平衡,违反了公平合理原则。具体到本案,原告在未进行伤残鉴定的情况下与被告达成了和解协议,同时原告的伤残等级为九级伤残。如果不允许原告通过法律救济途径维护自身应得的巨额损失,将明显置其于不利地位。原告和被告的权利义务和经济利益明显不平衡,因此,对于这种明显显失公平的和解协议,法律应该给予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救济途径,即行使撤销权。法律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应予以撤销,不仅是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切实保障了公平原则的实现。
虽然法律规定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但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不能直接起诉要求对方赔偿因显失公平所带来的损失,他必须向法院提起撤销权之诉。
刑事案件撤销的概念及适用条件。撤销案件适用于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小的案件,或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协议并取得谅解书的案件。撤销案件的效果包括不予立案、治安处罚或判缓刑。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刑事案件和解与撤销案件的区别。
公诉案件转为自诉案件的和解程序。当事人有权进行和解并签订协议书。自诉案件包括被害人报案、提供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等。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但某些案件不适用调解程序。审理期限根据被告人是否羁押有所不同,未羁押的应在六个月内宣判。
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律规定及裁定书内容。文章介绍了刑事终止审理的法定情形,包括案件情节轻微、超过追诉时效等。文章还给出了刑事终止审理裁定书的范文,并指出当事人可以提出抗诉。文章旨在为公众普及刑事终止审理的相关知识,并提供了法律咨询渠道。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和解的审查内容,包括双方自愿和解情况、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及赔偿情况、被害人谅解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及社会公德等方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的区别,自诉案件代理人享有更多诉讼权利,包括申请回避、和解撤诉和上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