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刑事案件在公诉后,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成功履行,应当撤销该案件。如果和解不成功,则根据法律规定依法开庭审理该案件。
根据相关规定,以下情况的公诉案件可以进行和解:
“因民间纠纷引起”是指由于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民事权益争议,导致了犯罪的发生,如恋爱纠纷、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债务纠纷等。而“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根据相关事实和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所涉罪行,并根据刑法规定的量刑幅度,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案件有过失致人伤害罪(轻伤)、侮辱罪、诽谤罪等。
要达成和解,符合前述范围的公诉案件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
以下情况的案件不得适用刑事和解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案件调解处理并不等同于刑事和解。根据《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如果情节较轻不够刑事处罚,且具备规定情形,公安机关可以依法调解处理。而进入刑事和解程序的案件是公诉案件,即当事人的行为已符合提起公诉的条件。因此,构成轻伤的案件仍可以进入刑事和解程序处理。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犯罪嫌疑人短时间内无法履行赔偿义务,而是承诺在某一时间履行。对于受害人及其家属,建议尽量要求一次性赔偿。如果无法一次性赔偿,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公安机关将根据刑事和解程序或调解处理程序作出相应处理。如果是在刑事和解程序中达成的赔偿协议,公安机关将不予从宽处理。如果是调解处理达成的赔偿协议,公安机关将依法对行为人予以处罚,并告知受害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这一过程中,受害人及其家属有必要进行敦促,确保赔偿义务得到履行。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不同的拘留权限和规定,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拘留必须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此外,拘留的决定和执行也有特定
刑事谅解书的撰写方法和应用场景。在纠纷发生后,双方经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同意谅解犯罪嫌疑人,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和解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和不起诉等处理结果。
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均有权向案件承办单位提出和解请求。 刑事案件的受理,应由检、法机关进行。受理后,应当审查提案是否具有刑事和解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经审查认为案件符合刑事和解条件的,办案机关应填写《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告知书》、《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决定书
众所周知,想要让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程序,那么首先就要该刑事案件是符合《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当中规定的刑事和解的条件。而这其中,法律就是适用刑事和解作出了范围的限制。究竟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277条 下列公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