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简易程序适用于以下情况:
(1)被告人可能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并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无论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都必须具备“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和“案情简单轻微”的特点。此外,对于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免予刑事处分的情况,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不适用于以下情况:
(1)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
(2)被告人是盲、聋、哑人;
(3)辩护人作无罪辩护;
(4)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
(5)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否认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
(6)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
在适用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简易程序可以变更为第一审普通程序。如果人民法院发现不得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判时,应当转为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审判。此时原起诉书仍然有效,法院会通知自诉人或公诉人关于变更决定。
(2)庭前审查程序。对于公诉案件,在庭前审查程序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将足以认定被告人犯罪的证据或复印件以及被告人认罪供述等移送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经过庭前审查,认为符合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不符合简易程序条件的,转为普通程序审理。
(3)庭审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中,如果公诉人不出庭,被告人可以直接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解;对于自诉案件,自诉人宣读起诉书后经独任审判员许可,对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可以互相辩论。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和解问题的明确规定。刑事和解主要适用于侵犯人权罪和侵犯财产罪,在被害人获得满意的赔偿和道歉后,可从轻处理被告人。但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有限制,如仅限三年以下刑罚的故意犯罪案件、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类过失犯罪不适用等。
第二百八十九条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在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时,应当询问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意见,告知其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律规定。被告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并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决定适用简易程序,并
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特点:1、只适用于刑事案件的第一审程序;2、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必须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无异议;[1] 3、简易程序是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相对简化;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中被告人自
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其实施并非孤立的,其与刑法等实体法相互联系,共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法益。因此,刑事审判在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还要注重效率,刑事简易程序则系题中应有之义。该规定将刑事简易程序从形式层面推向实质层面。刑事简易程序的正义侧面要求对被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