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调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中间人的主持,促使被害人和被告人就赔偿纠纷达成一致意见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刑事调解仅限于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赔偿纠纷,对被告人是否定罪、量刑等刑事问题不适用调解。
在侦查阶段,公安机关担任调解人;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担任调解人;在审判阶段,法院担任调解人。
在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完全履行,被害人不得再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审判阶段,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法院将记录在案,不再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当庭无法履行,法院将制作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效力。如果调解不成,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将与刑事案件合并审理。
附带民事诉讼仅限于被害人的物质损失,而刑事调解没有此限制,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后,精神损失也可以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对每一项赔偿要求都需要提供证据,而刑事调解不一定要求提供证据。刑事调解协议依赖于双方自愿达成并及时履行,能够有效执行;而附带民事诉讼则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但对于没有财产的被告人来说,无法执行。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不同的拘留权限和规定,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拘留必须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此外,拘留的决定和执行也有特定
刑事谅解书的撰写方法和应用场景。在纠纷发生后,双方经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同意谅解犯罪嫌疑人,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和解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和不起诉等处理结果。
特别程序与调解的关系。特别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特定案件如选民资格案件和非讼案件的特殊程序,其适用范围有限。特别程序中不适用调解原则和其他一些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并且只在基层人民法院适用,只进行一审。
交通事故中无法定责的情况下的提起诉讼相关问题。在交警不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情况下,受害者可以根据交通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