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刑事诉讼中,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诉讼权利,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或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并涉嫌构成犯罪,应当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提请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这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一项权利,通常称为“公权”。
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都属于刑事案件,但二者之间存在严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案件来源:公诉案件由国家公诉机关即人民检察院提起,而自诉案件由被犯罪行为侵害的公民、个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近亲属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2. 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公诉案件中的犯罪行为一般较为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较大,一经起诉必须依法进行审判。而自诉案件中的犯罪行为多数较为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自诉人在判决宣告前可以与被告人自行和解或撤回自诉。
3. 审查程序:公诉案件进行庭前审查时,主要进行程序性审查,即只要起诉书中明确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照片,人民法院就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而自诉案件则需要经过两次审查,第一次是立案前的程序审查,审查是否符合立案标准;第二次是开庭前的实体审查,审查是否符合“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这一开庭审理的必备条件。
4. 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自诉案件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反诉;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虽然有权对司法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提出控告,但不能就案件事实本身对司法人员提出反诉。此外,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有独立的上诉权,而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没有独立的上诉权。
5. 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在自诉案件中,被害人是自诉人,居原告地位;而在公诉案件中,公诉机关即人民检察院居原告地位,被害人则处于证人地位。
6. 行使诉讼权利的时间:在公诉案件中,被告人可以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委托辩护人;而在自诉案件中,被告人随时有权委托辩护人。
7. 举证责任: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完全由自诉人承担,如果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且法院无法调取和收集到必要的证据,法院应说服自诉人撤回诉讼。而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只需如实陈述和控告自己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事实和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收集和核对案件事实和证据以及查获犯罪嫌疑人是司法机关的职责。
8. 刑罚处罚的轻重:自诉案件的刑罚处罚一般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公诉案件的刑罚处罚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9. 案件的可分性特点:自诉案件中,一个犯罪行为可能侵害多个人的利益,任何一个受害人都有权单独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诉,未提起控诉的受害人可以放弃诉讼。而公诉案件具有一案不可分的特点,即一个被告人犯了多罪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所有被告人都必须一案审理。
10. 审理期限的要求: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内宣判,最长不得超过一个半月。特殊情况下,可以经上级法院批准或决定延长审理期限。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人羁押的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延长审理期限的理由、批准或决定延长审理期限的机关及可延长的期限与公诉案件一致。
 
	
	   公诉案件的五个诉讼阶段,包括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和执行。同时,也介绍了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的区别,如案件来源、犯罪性质和危害程度、审查程序、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地位、举证责任以及刑罚处罚的轻重等。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一名孕妇声称遭到殴打并早产,这可能涉嫌故意伤害罪,公安机关将会根据法律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行为,可处以三年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第2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带为告诉的人,对于已经立案的,经审查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起诉。但当自诉人又提出新的足以证明被告有罪的证据而再次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您好,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相比较具有哪些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