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以下情形之一:
(1) 不符合自诉案件的条件;
(2) 证据不充分;
(3)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4) 被告人死亡;
(5) 被告人下落不明;
(6) 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提起诉讼;
(7) 经人民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诉讼。
对于已经立案的自诉案件,如果经审查缺乏罪证,自诉人又无法提供补充证据,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但是,如果自诉人撤诉后又提出了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如果自诉人明知有其他共同侵害人,但只对部分侵害人提起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视为自诉人对其他侵害人放弃告诉权利。但是,如果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其他共同侵害人就同一事实提起自诉,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如果共同被害人中只有部分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他被害人参加诉讼。被通知人表示不参加诉讼或者不出庭的,即视为放弃告诉权利。第一审宣判后,被通知人就同一事实又提起自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不受此限制。
如果被告人实施的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分别属于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人民法院可以在审理公诉案件时一并审理自诉案件。
人民法院对于决定受理的自诉案件,应当开庭审判。如果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审判程序参照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
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如果被告人下落不明,应当中止审理。被告人归案后,应当恢复审理,必要时,应当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书证和物证应当提交原件或原物,提交复印件应当与原件或原物核对无异。
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开庭前一定期限内提交证人名单。如果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到庭,经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音、录像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当事人在以下情况下,可以申请法院调取、核实证据:
(1) 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且已不能继续举证证明的;
(2) 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
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对其申请,由主审法官审查,并在3日内作出是否采纳申请的决定。
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时质证调查收集到的证据。对于未能调查收集到的证据,人民法院也应当告知当事人。
人民法院对于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以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诉。
对于自诉人要求撤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认为确属自愿的,应当准许。经审查认为自诉人系被强迫、威吓等,不是出于自愿,应当不予准许。
对于已经审理的自诉案件,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记录在卷。
调解应当在自愿、合法,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刑事自诉案件调解书,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没有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判决。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或者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立即予以解除。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如果自诉人是二人以上,其中部分人撤诉,不影响案件的继续审理。
对于自诉案件中的第(三)类案件,不适用调解。
对于依法宣告无罪的案件,其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应当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一并作出判决。
在告诉才处理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中,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自诉人;
(2) 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行为;
(3) 反诉的案件必须是自诉案件的第(一)、(二)类案件。
反诉案件适用自诉案件的规定,并应当与自诉案件一并审理。原自诉人撤诉的,不影响反诉案件的继续审理。
自诉案件应于1个半月内审结,届时不能审结的,应报庭长、院长审批。
对于当事人羁押的案件,应按公诉案件的结案要求,于1个月内结案,最长不得超过1个半月。
附带民事诉讼的自诉案件,参照民事诉讼相应的审限。
按自诉程序受理的自诉案件经审理后认定属于公诉案件的,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自诉案件是国家视为主要侵犯公民个人权利的案件,赋予被害人起诉权。被害人对于这种诉权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自诉案件具有一些民事案件的特征,因此在审理时可以运用民事案件的审理方法,给当事人留下处置权益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调解手段,让当事人互相谅解、化解矛盾,并解决执行难的赔偿问题,创造和谐的当事人关系。
对于自诉案件的调解,法律规定较为原则,给承办人留下了较宽松的办案环境和发挥余地的空间。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只要双方当事人愿意,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对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协议是认可的。但是,很多当事人很难自行达成协议,往往需要法官的正确引导和耐心劝说。办案法官应深入领会法律的精髓,坚持公正的立场,并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处理案件。大多数自诉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是为了获得较高赔偿数额,因此自诉人积极追求调解,并以放弃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为前提。被告人为了避免被追究刑事责任,也希望达成调解。在处理案件时,需要考察被告人的经济状况和人格可信度。一般情况下,被告人签收调解书时至少应支付大部分赔偿款。因为一旦调解书签收,双方当事人的关系就转化为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否则,如果被告人拒不付款,自诉人不仅失去了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权利,还可能得不到赔偿款,这样自诉人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护。
当事人在庭外自行和解后,自诉人会到法院撤诉。我们要了解当事人和解的经过,查明其中是否有胁迫、欺诈行为,以及赔偿情况。一般来说,如果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自行达成和解且赔偿款全部付清,应当裁定准予撤诉。不能和解、调解的案件应当立即开庭审理。简易程序的适用并当庭宣判,大大缩短了办案时限,提高了办案效率。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自诉适用情况。在受害人拥有证据或公安机关决定追究的情况下,受害人可提起自诉。相关法律参考包括侮辱、诽谤案等八项案件,被害人可直接起诉。对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刑罚判定,根据伤亡后果、伤残等级、手段的残忍程度等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来确
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及审理程序。自诉案件的提起需符合案件范围、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符合管辖规定并提交书面起诉状及相关证据。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与公诉案件有所不同,包括开庭审判、共同侵害人处理、被害人参与及被告人反诉等特殊情况的规定,以保障自诉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自诉案件的特点及程序。刑事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特点包括直接起诉、调解和撤诉、反诉权以及上诉和申诉。审理程序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进行,确保被答辩人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自诉案件中的“私了”及其法律意义。“私了”指的是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自诉人撤回自诉。被告人应分析自诉状中的指控事实,认真悔罪,赔礼道歉并赔偿,争取自诉人撤回自诉。我国《刑事诉讼法》对“私了”有明确法律支持。当自诉人不同意时,被告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