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文书 > 自诉状 > 滥用职权罪判决书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

滥用职权罪判决书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

时间:2024-10-17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4931
在我国对滥用职权的行为监管越来越严格了,如果滥用职权造成贪腐触犯刑法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如果滥用职权者对判决不服,可以进行上诉,上诉可以找律师代理,也可以自诉,自诉状要怎么写?手心律师网不大家解答。

刑事自诉状的撰写要求

一、自诉人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

在刑事自诉状中,应当详细写明自诉人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如果是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代为起诉的,还要写明代为起诉人的基本情况。

二、具体的诉讼请求

刑事自诉状中应当明确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即要求法院对被告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被告人的主要犯罪事实

刑事自诉状中应当详细列举被告人的主要犯罪事实,包括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

四、提供的证据材料

刑事自诉状中应当清楚地列出提供的证据名称和来源,以及证人的姓名和住址。

五、受理法院的信息

刑事自诉状中应当写明受理法院的名称,并由自诉人签名或者盖章,同时注明自诉状的撰写时间。

提供给刑事自诉官司的必要材料

一、刑事自诉状

刑事自诉状应当经自诉人本人签名或者盖章,并按照法院要求递交相应份数。一份提交给法院,同时对方当事人有几个就再交几份。

二、个人身份证明

刑事自诉官司还需要提供自诉人本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如身份证、军官证、护照等。

三、证明受侵害的材料

刑事自诉官司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自诉人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因犯罪行为受到侵害的证据材料。

特别提示:如果自诉人明知道侵害人有两人以上,却只对其中部分人提起刑事自诉,那么在判决宣告后,自诉人又对另一部分人提起刑事自诉的,法院将不再受理。

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刑事自诉状 (范本一)

自诉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电话、邮编

被告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电话、邮编

诉讼请求:
1、依法追究被告人________的刑事责任;

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此致
________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____份
自诉人: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范本二)

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电话、邮编

被告人暨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电话、邮编

诉讼请求:
1、依法追究被告人________的刑事责任;
2、要求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________的经济损失________元;

事实与理由: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此致
________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____份
自诉人: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的内容,包括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的审查内容和审查程序。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会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则会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此外,文章还涉及程序的审查判断、证据的审查判断

  •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但证据不足或属于公安机关受理的,应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司法实践中需注意,第三类案件成为自诉

  •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再审期限解析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再审的期限为判决书生效后6个月。申请再审的人包括刘xx和王xx,他们是赵xx的父母。再审的被申请人包括张x、陈xxx、武汉市xxxxx客运有限公司。申请再审的理

  • 不服刑事判决书的解决方法

    刑事自诉委托书是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一种书面委托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害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 滥用职权罪判决书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自诉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未收到判决书怎么办
  • 法院裁定书和判决书有什么区别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