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汇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审计差异,根据错报的重要性确定建议被审计单位调整的事项,编制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列报调整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及试算平衡表。
2、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就下列事项进行沟通,并签字确认:
(1)审计意见的类型及审计报告的措辞;
(2)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列报调整汇总表、未更正错报汇总表及试算平衡表;
(3)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4)对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5)执行该项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获得被审计单位同意账项调整、重分类调整、列报调整事项的书面确认;如果被审计单位不同意调整,应要求其说明原因,根据未更正错报的重要性,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预予以反映,以及如何反映。
在就上述问题与治理层沟通时,提交书面沟通函,并获得治理层的确认。
3、编制正式的试算平衡表。
4、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评价财务报表总体合理性。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应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就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5、将项目组成员间意见分歧的解决过程,记录于专业意见分歧解决表中。汇总重大事项,仿制重大事项概要。
6、评价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1)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确定是否需要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必要调整;
①按财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错报金额;
②确定财务报表项目可能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总额)对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影响程度;
(2)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
7、由项目负责经理复核工作底稿。
8、由项目负责合伙人复核工作底稿。
9、必要时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10、向适当的高级管理人员获取经签署的管理层声明书,并确定其日期与审计报告的日期一致。
11、撰写审计总结。
12、完成审计工作情况核对表。
13、完成业务复核表。
14、正式签发审计报告。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