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程序 > 遇到恶意投诉怎么办

遇到恶意投诉怎么办

时间:2024-02-07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730
我们如果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别人恶意投诉的话,这个时候也不要着急,一定要快速的处理,因为这可能对自己的生意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到时候应当如何应对?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遇到恶意投诉应如何处理

一、核实事实、固定证据

在面对恶意投诉时,处理投诉的相关负责人应当与投诉内容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全面了解事实,以制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被投诉的人或单位可能存在过失,但具体经办人可能会隐瞒事实,因此在核实事实时不能完全相信其说法,还需根据投诉内容全面了解事实,以免被动。此外,核实事实时不仅要调查案件本身事实,还需了解背景事实,因为有些投诉可能是别有用心的策划,背后往往有推手。虽然调查背景事实有难度,但必须努力去做,一旦调查到线索,对于解决恶意投诉将大有帮助。

证据是事实的表现形式,在调解和诉讼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证据有时会稍纵即逝,因此需要及时固定证据,为将来解决投诉打下基础。在处理恶意投诉时,应当注意收集两方面的证据:法律抗辩证据和恶意投诉证据。前者是指在法律层面上反驳对方诉求并支持我方诉求的证据,后者则是指与恶意投诉人交涉中反映对方恶意投诉的证据。

二、适时寻求公权力介入

政府或单位的参与可以事半功倍地处理恶意投诉,因此需要学会借助政府力量化解危机。例如,如果调查发现投诉是一起有预谋的敲诈行为,务必固定证据,并在适当时候以被敲诈勒索为由请求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彻底粉碎阴谋。如果恶意投诉是由同业竞争者发起的,企业可以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寻求政府出面维持竞争秩序。如果恶意投诉人采取极端手段,在窗口或营业场所聚众闹事,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可以向公安部门报案,要求制止破坏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的行为,并通过公安部门施压,要求投诉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纠纷。

三、及时、主动与媒体沟通

恶意投诉者往往会通过媒体公之于众施加压力,而经验不足的人往往迫于压力而一味迁就,但这只会导致投诉人变本加厉,而不是妥协。因此,在同意根据相关法律给予投诉人合理处理方案后,如果投诉人仍然不依不饶,必须采取主动行动。

被投诉方有权利主动联系媒体,告知事件的缘由,并出示相应的证据,要求媒体停止报道此事件。如果媒体坚持报道,被投诉方可以要求媒体给予适当篇幅报道本方对此事的说法、观点和态度,以免导致舆论误导公众。如果媒体仍然不听,作出片面报道,可以考虑请法律顾问向媒体单位发出律师函,告知利害关系。

当通过自查发现自己确实存在重要问题,而通过谈判、让步和妥协无法满足投诉者的要求时,就要丢掉幻想。无休止的让步只会让贪得无厌的投诉人得寸进尺,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因此,此时需要主动联系媒体,发出公告,真实地阐明企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彻底摆脱恶意投诉人的纠缠,实现问题的根本解决;二是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企业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获得正面的社会评价,从而转危为机。

四、注意事项

恶意投诉具有破坏性,因此对待恶意投诉应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视。在谈判时,只要不违反原则,适当的妥协是可以的,但要做到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息事宁人但不姑息养奸。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恶意差评的定义和影响

    恶意差评的定义和影响,其是网上商城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同时讨论了恶意诉讼中的“恶意”判断标准,要求主观恶意和客观违法性同时存在。分辨恶意差评的特征通常表现为虚假理由诋毁商品等负面极端评价,受害方有权要求停止侵害并要求赔偿损失。

  • 艾滋病人的羁押问题

    艾滋病人犯罪的羁押问题。艾滋病人的羁押措施与普通嫌疑人相同,但看守所收押时会进行健康检查,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给他人将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此外,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将以传播性病罪从重处罚。

  • 哪些内容可以信访

    《信访条例》中规定的可以信访的内容,包括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对特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建议或意见。同时,也阐述了不属于信访受理范围的事项,如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以及已经通过其他法定途径解决的事情等。此外,文章还提醒了不应去哪些地

  • 如何应对栽赃陷害行为

    如何应对栽赃陷害行为,概述了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应对栽赃行为的策略。文中提到,面对栽赃陷害行为,被陷害者应当保留证据、寻求法律援助、报案并配合调查,同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文章强调了栽赃陷害行为的严重性,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打击此类犯罪行为,

  • 如何举报高考作弊行为
  • 信访人权利在信访条例中的规定
  • 官员双规后的工作情况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