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权限 > 举报行为是否产生民事诉讼时效中断

举报行为是否产生民事诉讼时效中断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793

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在其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有权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同时可以向侦查机关举报犯罪嫌疑人,待侦查机关侦查终结,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权利人选择后一做法时,就产生了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该附带民事诉讼仍然受《民法通则》关于时效问题规定的约束,这一点一般没有异议。但实践中对举报行为是否产生民事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却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权利人的举报与其他公众的举报没有不同,其效果只能是为侦查机关进行侦查行为提供线索,即使举报行为是权利人完成的,也不属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者向侵权人提出请求等能够产生民事诉讼时效中断的行为,故权利人的举报不产生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

另一种意见认为:权利人的举报不同于其他人的举报,其真实意思表示是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这也是一种对其民事权利进行保护的请求,只不过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提出,其并未放弃对实体权利进行保护的要求。权利人举报后等待检察机关侦查终结后提起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是权利人权利的持续行使,也是法律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形式要求。如果检察机关就侵权行为不提起诉讼或者免予起诉,不能为此剥夺权利人提起独立民事诉讼的权利。因此,将权利人的举报认定为时效中断是公平合理的,也符合诉讼时效中断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意见后被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确认。在2008年8月21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条第1款明确规定:“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业秘密的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

    商业秘密保护及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权利人在商业秘密遭受侵犯时,可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或向侦查机关举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关于举报是否产生时效中断,存在不同观点,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权利人的举报行为可认定为时效中断,保护其民事权利

  • 狭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范围

    狭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定义和范围,主要讨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给国家财产、集体财产或其他社会公共财产造成损害的案件。还探讨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主体,包括侦查主体、审查公诉主体和审判主体。最后,文章讨论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时限与时效问题。

  • 债务违约的法律途径

    债务违约的法律途径。当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在提起诉讼时,债权人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和提交起诉书。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避免超过法定时间限制。虽然不必须委托律师,但律师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更好地处理债务纠纷,保障当事人

  • 答辩状

    民事诉讼答辩状的撰写要点及答辩人在具体案例中的答辩意见。答辩状需分清是否属于法院主管,注意管辖、诉讼主体、起诉期限和诉讼时效等问题。答辩时需围绕原告起诉状中的事实和理由进行,有权否认不利事实并阐述有利事实。案例涉及答辩人与被答辩人之母的感情纠葛和离婚

  • 超过诉讼期还能起诉重新分割财产吗
  • 交通事故起诉时效
  • 民事诉讼中执行异议的时效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