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 > 共同行政违法如何处罚

共同行政违法如何处罚

时间:2023-12-2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969
我国对于行政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规定是非常看重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体制,因此很多时候行政违法所遭受的危害性是特别大,另外其处罚力度是是非常的强。那么共同行政违法如何处罚?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共同行政违法处罚的法律规定和处理原则

共同违法行为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共同违法行为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要构成共同违法行为,需要满足以下要件:⑴共同违法行为的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可以是自然人、单位或自然人与单位的组合;⑵共同违法主体在客观上必须具有共同的行政违法行为,即各行为人为追求同一违法结果,完成同一违法事实而实施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违法行为;⑶共同违法主体在主观上必须具有共同的违法故意,即通过意思联络,多个行为人认识到他们的共同行为会发生某一事实结果,并决定参加共同实施该违法行为,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共同行政违法行为的立案和处罚原则

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共同违法行为,立案和处罚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合并立案原则:共同违法行为本质上属于一个违法行为,不应对每个违法行为人分别立案,而应合并立案。这是遵循法律不得重复评价的原则。2. 分别处罚原则:当实体法明确规定对共同违法行为人需要分别处罚时,应根据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的具体分工、参与程度和所起作用等进行处罚。3. 法无明确规定不处罚原则:当实体法没有明确规定对共同违法行为人应分别处罚时,应坚持不对共同违法行为人分别处罚的原则。

共同行政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理方式

目前,我国相关的行政法规对于共同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没有具体规定,实践中的处理方式也不一致。有的参照刑法中共同犯罪的情形进行处理,有的对共同违法行为当事人各自处罚,有的对所有当事人进行共同处罚,有的则对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罚。在对共同违法行为施行行政处罚时,应根据违法行为人在共同违法行为中的作用和情节,分别作出行政处罚。虽然《行政处罚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没有对共同违法行为作出专门规定,但在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已有所体现。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了对两人以上共同违反该条例的行为人分别处罚的情况,《水上安全监督行政处罚规定》规定了对有共同违法行为的当事人分别处罚的情况,《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规定了对参与串通招标投标的各个违法行为人分别处罚的情况。

结论

在处理共同行政违法行为时,应根据法律规定和处理原则,对共同违法行为人进行合并立案和分别处罚。具体处理方式可以参考相关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又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卖淫行为的治安拘留及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卖淫行为及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卖淫行为将被处以拘留和罚款,具体根据情节轻重而定。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和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也将会受到处罚。此外,卖淫行为的治安拘留记录将永久保留在个人档案中。

  • 分公司是否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主体?

    分公司是否可以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问题。针对某工程项目因未经验收擅自交付使用受到执法部门处罚的情况,讨论了分公司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法律依据、可操作性及主体资格。分公司可以作为行政处罚对象,但需具备合法经营资格,执法部门应掌握其违法行为事实并具备确凿证据

  •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时限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的相关法律流程。当劳动局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时,应在三十日内答复。行政复议机关需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依法处理或转送其他机关处理。同时,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会提出审查意见,经同意或讨论后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包括维持、履行职责、

  •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 用网络电话骚扰情人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 损坏他人财物2000元怎么处理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