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中的第八十四条到第八十六条提到了“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这两个词语,然而并未对其含义进行明确界定。尽管卫生部所发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这两个词语进行了明确定义,但是其界定模糊不清,并且在日常执法中,由于涉及到餐饮服务涉及的成品、半成品、原料、添加剂以及调味料等多种形式,执法人员很难准确认定实际经营中的“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然而,在餐饮安全行政处罚案件中,对于“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的认识不清晰,往往会导致违法事实难以认定和处罚额度无法确定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实施处罚很容易引发行政诉讼,并可能导致败诉的结果。
根据《餐饮监督管理办法》的定义,“违法所得”指的是违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所获得的相关营业性收入。而“货值金额”则指的是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的食品的市场价格总金额,其中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按进价计算,半成品按原料计算,成品按销售价格计算。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违法所得”是指营业性收入,没有营业就没有违法所得,没有收入就没有违法所得。因此,“违法所得”与“货值金额”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和内涵。
在日常执法中,由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环节的特殊性,食品需要现场制作,期间要经过许多环节,涉及原料、半成品、成品等过程,还有添加调味料和添加剂等。这些环节本身就难以界定,导致案件中的“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难以确定,主要存在以下四个争议:
一是营业性所得的定义是指成本和利润,还是只指利润?
二是关于调味料和添加剂的使用违法所得的计算问题,例如使用了半袋味精,如何计算违法所得?是计算半袋味精的价格,还是计算加入该味精的所有菜品的价格?
三是在餐馆等场所发生违法行为难以认定。例如,饭店卖出一桌菜,共有20个品种,其中一道菜含有致病性微生物导致食物中毒,那么在这个案件中,货值金额的认定是指这道菜的销售价还是一桌菜的价格?违法所得是指这道菜所产生的营业性收入,还是一桌菜的价格?
四是对于一些特殊经营方式,如学校食堂的无经营行为,违法所得难以计算;而农村家庭宴席本身是否属于餐饮服务活动仍存在争议,那么如何计算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呢?
对于“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的认定应根据具体案件具体分析。在处理违法案件时,根据《食品安全法》,可以将“货值金额”一般认定为“违法所得+未售出的成品价格+半成品价格+原料价格”,而“违法所得”则是指具体经营违法食品(如上述例子中提到的一道凉菜)所获得的营业性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在涉及到添加剂和调味品的货值金额计算时,应尽量准确计算涉及使用该添加剂和调味料的菜品的销售价格。
在明确了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的性质后,对于执法人员依法办案,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持有和使用假毕业证虽未触犯刑法,但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若使用假毕业证进行诈骗则涉嫌犯罪。伪造和贩卖毕业证书的行为,包括伪造行为和明知的贩卖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
没收违法所得,是指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法将违法行为人取得的违法所得财物,运用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强制措施,对其违法所得财物的所有权予以强制性剥夺的处罚方式。第五百一十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实施犯罪直接或者间接产生、获得的任何财产,应当认定为“违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非法经营罪中“违法所得”认定问题的研究意见》,非法经营罪中的“违法所得”,应是指获利数额,即以行为人违法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其直接用于经营活动的合理支出部分后剩余的数额。个体工商户未经登记擅自开
违法所得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之一,是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法定制裁;一种是刑事途径,指的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由司法机关认定和处理的违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