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记录是一种特定的审计文书,用于记录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获取的原始证据。审计记录对于编写审计报告和做出审计决策至关重要。好的审计记录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审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审计记录的完善程度反映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资料的记录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易懂,不产生歧义。因此,审计人员必须熟练运用语法、修辞和逻辑等基本知识,掌握用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技能。他们需要用精炼的文字准确地表达复杂的审计对象,使审计记录条理清晰、简练流畅、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同一审计人员在同一审计事项上可能因为分类思路不同而产生一些难以综合的审计记录。因此,制定统一的审计记录分类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基础工作。在制定分类标准时,应注意所列记录与会计对象的分类方法基本协调,必须将会计账户分类和按项目分类有机结合,坚持以按会计账户分类为基础的方法。
根据审计操作的不同特点,应对各种审计记录进行分门别类的设计。一般可以将审计记录分为审计调查记录和书面审查记录两大类。审计调查记录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个体调查记录和群体调查记录。这两种记录需要包含类似会议记录的相关内容,以陈述性表达为主。书面审查记录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摘录性记录和计算性记录。书面审查记录应尽可能围绕审计事项的个性,多设计一些格式。这样既有利于审计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促进审计操作的标准化。
审计记录作为一种特定的审计文书,与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一样,具有必要的实质性内容。审计取证记录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被审查内容的事实陈述、审计方法、审计取证对象、存在的错误和弊端的性质、提供审计证据人员的签证意见、审计记录人员的签名以及审计记录复核人员的签名。
审计机构应有计划地开展审计记录专题评议、专项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以选优判劣。通过经验交流,拓展思路,提高审计记录的规范化操作水平,进一步完善审计记录。
综上所述,审计记录对于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编写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审计记录,充分保证审计质量,以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第2款,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对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公司法没有规定。表明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参与合并的公司债权人异议有阻止合并程序进行的效力。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决纠纷。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这是由仲裁机构依据仲裁规则居间进行居中裁判,依法做出裁决的方式。采取诉讼方式解决的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