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程序 > 虚假贸易如何处罚

虚假贸易如何处罚

时间:2025-01-2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6272
我们很多收益都是来自于不断的交易过程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易来进行增值,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让投资者或者贷款方了解自己的实力是非常的雄厚,而采用虚增贸易的行为来进行。那么虚假贸易如何处罚?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虚假贸易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方式

一、违法责任主体

1、出口经营单位:福建某贸易公司委托当事人申报出口,但其提供的出口申报材料真实有效,不存在问题,在出口申报活动中没有过错,不能将其作为当事人。

2、出口发货人:作为国内出口供货商,按照正常的价格出售给贸易商,且在出口申报过程中只提供发货人资格证明,没有参与申报,也未查清其参与出口退税,追究其法律责任没有法律依据。

3、报关企业:即当事人自制相关报关单证,为取得高额政府补贴,高报出口价格,应当追究报关企业的法律责任。

二、处罚幅度

根据《处罚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对报关企业进行处罚,可以处以货物价值10%以下的罚款。考虑到报关企业高报出口价格的情节,对当事人科处货物价值8%的罚款似乎合理。

然而,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当事人的出口申报不实并未影响税款征收、许可证管理和出口退税管理,仅仅对海关统计或者海关监管秩序产生了影响。根据《处罚条例》第十五条(一)、(二)项的规定,最高处以人民币3万元以下的罚款即可。因此,对当事人罚款119万元的处罚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设当事人的经营单位参与了高报价格行为,应当追究其申报不实的法律责任,直接适用《处罚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罚。由于该行为未影响税款征收、许可证管理和出口退税管理,只能根据《处罚条例》第十五条(一)、(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最高罚款人民币3万元以下。

对于同样的违规行为,根据《处罚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追究报关企业的责任,罚款119万元,而根据《处罚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追究经营单位的责任,最多只能罚款人民币3万元。对报关企业的处罚相比经营单位要重很多,显然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

虚假贸易的危害及打击策略

虚假贸易具有巨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国家贸易统计和决策

虚假贸易导致全国贸易进出口总值数值虚高,进而影响国家高层对经济的决策。

二、骗取地方政府补贴

部分地方政府给予外贸补贴,虚假贸易企业通过虚假行为骗取补贴,导致真实贸易商得不到应有的补贴。

三、引起热钱流入和通货膨胀

虚假贸易吸引了更多的热钱流入,造成通货膨胀的风险。

因此,针对虚假贸易的打击必须严厉进行。

然而,目前我国主要存在的是“政绩型”虚假贸易。以某地区为例,地方政府给予该地区所有企业外贸补贴,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补贴,采取多次使用同一货物进行进出口的方式。虽然这种行为在表面上是合法的,但实际上造成了虚假的贸易增长。这种虚假贸易行为带来了以下利益:

一、搞虚假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利,挣取补贴的钱。

二、政府官员的政绩得以提升,因为外贸是拉动GDP的重要因素。

三、国家的资金通过补贴形式变成了个人的财富,提高了生活水平。

由于虚假贸易行为涉及到巨大的利益,上级部门对其打击策略很难落实。例如,某省40%的贸易是虚假贸易,尽管一直强调打击,但地方政府一直未采取行动。虚假贸易往往是合法的,难以找到直接证据,且其危害大多是间接的,对宏观经济没有直接可见的影响,因此难以打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