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等十部门通知明确了加强对含有不良影响内容广告的监管工作。重点是加强广告导向监管,对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问题或具有社会不良影响的广告进行调查和处置。此外,还将严厉查处使用或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形象等具有不良影响的广告,以及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的广告。同时,禁止利用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名义、形象作广告宣传,禁止利用敏感人物、敏感事件进行宣传炒作,禁止借党的十九大进行商业炒作。对借党的十九大和中央领导人名义进行商业炒作的信息要及时严控处置,以维护广告宣传的正确导向。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要求认真排查广告宣传、商品包装中使用“特供”“专供”及类似内容的情况,依法严厉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有效治理滥用“特供”“专供”国家机关等类似内容的违法广告。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强调,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食品、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高度关切,群众反映强烈。为回应社会关切,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广告的监管。对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发布违法广告的要严肃查处。对利用健康养生节目(栏目)等形式冒用医疗机构资质或医师执业资格违法、违规推销药品、食品的要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金融理财、收藏投资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领域,也要继续加强广告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切实保护公众合法权益。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决定按照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整体部署,延长互联网金融广告专项整治期限,依法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广告的监测监管。对广告中涉及的金融机构、金融活动及有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要通报金融管理部门进行甄别处理。对被有关职能部门认定构成非法集资活动以及被公安机关认定涉嫌经济犯罪的,工商部门要依法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其他有关部门要依法、依职责进行查处,严厉打击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要求继续加强对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广告监测监管。对发布违法广告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采取行政指导、约谈告诫、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等手段实施综合治理。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坚决遏制违法广告反弹回潮。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决定加大对互联网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食品、医疗、投资理财、收藏品等领域广告的监测监管力度。加快推进“依法管网”“以网管网”“信用管网”和“协同管网”,加快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工作机制。同时,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广告的专项整治,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要求各地将事后查处和事前防范结合起来,督促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健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广告发布前的审查义务和审查责任。
工商总局等十部门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强化担当精神,严格履行好对本辖区虚假违法广告活动的属地监管责任。要加大对违法广告责任主体的惩戒力度,建立重点案件协调指挥机制,强化挂牌督办力度,对重点导向性案件和重大违法广告案件实行统一调度督办。此外,还要集中曝光严重虚假违法广告,以震慑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网红带货中的虚假宣传问题,并介绍了如何判定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虚假宣传包括夸大商品效能、虚构使用效果、描述与事实不符等行为。发布虚假广告的主体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如知道或应该知道广告虚假仍发布的需承担连带责任。消费者可要求赔偿,并寻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
新广告法下转发朋友圈广告需要谨慎的问题。新广告法规定自然人在自媒体发布广告需承担法律责任,虚假广告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转发广告的人如果转发的广告是虚假广告并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需要承担责任。此外,新广告法已经删除关于涉及费用的前提,发布信息属于广告的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该法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的情形,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明确的事项,包括当事人信息、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