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开原则
公开原则是行政听证程序的基础,符合其性质,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现代法律追求民主、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强调行政公开。因此,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等特殊情况外,听证应当以公开方式进行。公开听证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保证行政处罚的全面、客观实施;二是有利于加强公民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提高公民的守法意识。2. 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指听证程序应当公平、无偏私。公正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立法公正,即在听证方面,应当一视同仁地设定听证组织机关、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与人的听证权利和义务,实现公平对待;二是执法公正,通过赋予当事人告知权、听证权和陈述权等权利,将过去执法主体对受罚主体的单向管理转变为双向制约,将当事人的事后救济变为政府的事前、事中控制,最大限度地规范行政执法,保障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综上所述,行政听证程序的公开原则和公正原则是该程序的重要基础和目标,通过遵循这两个原则,可以实现行政行为的正确实施,保障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抗诉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抗诉原则包括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等情形。抗诉程序包括抗诉的提出和方式,提出抗诉的主体和接受抗诉的法院审级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抗诉案件的再审程序和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的相关内容。
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法治建设原则,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分类规范实施和统筹衔接推进。目标是到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同时,提出了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该法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的情形,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明确的事项,包括当事人信息、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