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合格的法定依据是指名副其实的法定依据,可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据此进行的行政处罚是合法的。
部分不合格的法定依据,其合格部分是合法有效的。有权部门应责令立法部门修改不合格部分,而立法部门本身应主动进行修改。修改的方法包括立法部门自行修改和有权部门撤销不合格部分。
完全不合格的法定依据应由有权部门撤销,或责令停止使用,使其失去法律效力。若整个法定依据不合格,则应全部撤销;若某一条文全部不合格,则对该条文进行全部撤销。
对于未经立法机关确认的权威部门依据,行政执法机关一般应按照执行。但若认为明显错误,应在执行的同时向有关部门书面反映,并提出处理意见。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可依据不合格为由执行认为有效的合法法定依据。当事人如对判决不服,可提出上诉,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同时,人民法院应以书面形式向立法机关或立法机关的主管部门提出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所需满足的条件,包括违法事实确凿、具备明确的法定依据以及处罚较为轻微。同时,也提及了《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被告确定的相关规定,如复议机关的处理方式、委托组织的行为和行政机关撤销等情况下的被告确定。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签字后,决定书即视为有效,不执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对于决定书存在的错误,如编号、字迹、日期等错误,需重新制作并送达行政相对人;处罚种类和幅度有问题需重新履行告知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需撤销决定书并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