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监督司法解释
《规定》共二十七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明确了赔偿监督程序的适用范围,即本规定仅适用于对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监督,行政赔偿案件的监督依照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执行。赔偿监督有三种形式,包括赔偿请求人或者赔偿义务机关申诉、人民法院内部监督、人民检察院监督;二、规定了申诉受理和审查程序,明确了申诉的主体是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或者其承继者,制定了申诉立案的条件及审查申诉案件的原则、方式、期限、处理意见;三、明确了人民法院决定重新审理的情形,强调人民法院对生效赔偿决定内部监督是国家赔偿监督的重要途径;四、确定了对人民检察院提出意见的处理方式,凸显人民检察院对生效赔偿决定的法律监督职能;五、规定了重新审理程序,细化了人民法院重新审理赔偿案件的原则、方式、期限、处理意见,确立了重新审理赔偿案件一般遵循赔偿委员会审理程序的规则;六、规定了几种程序性事项的处理,包括申诉审查、重新审理期间出现的应当中止、终结的情形,撤回申诉、撤回赔偿申请等情形。
据介绍,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没有对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如何进行监督的规定。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订时,增加了对赔偿委员会决定进行监督的内容,即第三十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此次出台的《规定》,是在借鉴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充分总结国家赔偿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规定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化。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该司法解释,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和修法精神,严格规范人民法院申诉审查、重新审理的程序和标准,充分保障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申诉的合法权益。
国家赔偿的范围包括哪些
(一)违法采取排除妨害诉讼强制措施的司法赔偿
排除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为了保证审判和执行的顺利进行,依法采取的排除妨害诉讼秩序行为的强制措施。
排除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的采取以存在妨害诉讼的行为为前提。关于妨害诉讼的行为,包括违反法庭秩序、扰乱或者阻碍审判和执行、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等情况。对此,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比较全面和典型。
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可以采取的排除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罚款和拘留;在行政诉讼中,排除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包括训诫、责令具结悔过、罚款和拘留。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在规定上述强制措施的同时,一并规定了上述措施的适用范围和程序。人民法院违法采取上述强制措施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是否都享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几个问题的解释》第2条仅规定了人民法院错误实施司法拘留、罚款的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对其他的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即训诫、责令退出法庭和责令具结悔过等应否赔偿,没有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案件案由的规定》的内容,包括违法刑事拘留赔偿、无罪逮捕赔偿、二审无罪赔偿、重审无罪赔偿、再审无罪赔偿以及因刑讯逼供和殴打虐待导致的伤害或死亡赔偿等。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则依照国家上年度职工
国家赔偿法项目的分类及赔偿内容,包括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精神损害和财产权的赔偿。申请国家赔偿的程序包括请求主体、提出赔偿请求的对象、提交赔偿申请书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国家赔偿的时效及赔偿义务机关的处理方式。如果赔偿数额有异议,请求人可以向
国家赔偿责任的归属问题及其理论基础。国家赔偿责任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责任类型,在不同法系中有不同的定位。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包括代位责任说、自己责任说等。不同学说对国家赔偿责任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家赔偿责任
中国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国家赔偿内容,包括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行政赔偿涵盖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而刑事赔偿则是在侦查、检察、审判等机关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同时,文章还列出了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