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紧紧围绕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不评价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审计评价内容应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有所区别,不应将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报告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行为和事项繁多,审计机关不必将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审计结果都纳入审计评价的范围,只需在已确定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应过宽,更不能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依据经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进行。审计查证的事实必须足以证明所作出的审计评价,并且作为评价依据的审计证据必须充分有效,符合法定或规定的要求。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应作为评价内容,以避免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复杂,将所有内容都加以评价并写入审计结果报告会导致报告过于繁复,影响其效用。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评价,重点突出,着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对一般性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应较全面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单独评价问题或业绩都会导致评价不充分和不恰当。然而,评价不能相互矛盾,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不能相互冲突。
审计评价语言应简明平实,用词准确肯定,避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使用方言土语。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定员定额标准以及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审计机关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六大看点及其三个变化。其中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强调审计人员的利益回避、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征求上级意见、金融账户保密、资产封存期限、公布上市公司审计结果提前告知以及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等规定。同时,条例还扩大了审计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
依据公司法第184条第2款,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对合并协议应包括哪些主要条款,公司法没有规定。表明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参与合并的公司债权人异议有阻止合并程序进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