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紧紧围绕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相关经济责任进行,不评价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审计评价内容应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等有所区别,不应将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相关的行为和事项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报告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行为和事项繁多,审计机关不必将经济责任审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和审计结果都纳入审计评价的范围,只需在已确定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范围内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应过宽,更不能超出审计的职权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须依据经审计查证的客观事实进行。审计查证的事实必须足以证明所作出的审计评价,并且作为评价依据的审计证据必须充分有效,符合法定或规定的要求。审计证据不充分的事项不应作为评价内容,以避免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复杂,将所有内容都加以评价并写入审计结果报告会导致报告过于繁复,影响其效用。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评价,重点突出,着重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对一般性问题可以不做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应较全面地反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既要反映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的问题,又要反映其相关业绩。单独评价问题或业绩都会导致评价不充分和不恰当。然而,评价不能相互矛盾,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不能相互冲突。
审计评价语言应简明平实,用词准确肯定,避免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更不能使用方言土语。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国务院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新条例为审计部门提供了更具体的权限,包括封存资料和资产、查询账号和存款以及对不配合审计的单位实施处罚。同时,公布审计结果的范围扩大,有助于提升审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虽然增强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但在
在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的时候,其实是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当然也是在具有一定资格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企业顺利进行收购。而收购企业有一定的程序要求,这是收购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了解的。收购股权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及财务问题,整个收购过程可能需要历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