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涉及多个阶段和责任主体,包括前期决策、建设实施和竣工验收等。从审计实践来看,导致工程造价虚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投标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
由于受利益驱动或对招投标认识不够等原因,一些建设项目未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具体表现为:
1. 未进行招投标或招投标形式不符合要求,违规未进行公开招标或未经批准擅自邀请招标,导致招投标环节在选择施工单位和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2. 虚假招标,即建设单位不履行招投标程序,与投标单位串通作假,为投标单位提供便利,或者低价中标后通过变更、签证等方式增加工程结算款。
3. 招标文件编制不严密、工程量清单编制不规范、不准确,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的真实性。
(二)合同管理和工程结算审查不严
承发包双方未严格履行合同的现象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
1. 合同为总价合同,但在工程结算中无正当理由调增合同价款,变成开口合同。施工单位仅对工程量增加、综合单价和材料价格需调增的项目调增工程结算款,而对工程量减少、综合单价和材料价格需调减的项目不调减工程结算款,导致施工单位多结工程款。
2. 业主对工程结算把关不严,施工单位通过重复计算或虚增工程量、高标准取费等方式,虚增工程结算款。
(三)物资采购不规范
一些建设单位物资采购环节内控制度不健全、采购程序不规范,导致物资采购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甚至一些单位违法操作,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索取回扣,大幅增加工程成本。
(四)变更、签证管理薄弱
一些承包单位低报投标价中标后,在施工过程中蓄意增加变更内容。由于业主、监理对签证把关不严,或施工单位与业主、监理串通作假,高价结算以获取高额利润。
(一)审计方法的选取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审计,由于审计工作任务量大,宜采用重点抽查审计法。选取工程量较大、造价较高的分项工程作为审计重点,可提高审计效率。
(二)审计应关注的几个要点
1. 以招标投标复核性审计为切入点,审查招标文件的完整性、严密性,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的吻合度,以及各投标文件之间的相似度。分析违反招标投标程序的深层次原因,关注是否存在围标串标、低价中标、违法转包、违规分包、商业贿赂等问题。
2. 将合同执行情况与工程结算审查有机结合起来,审查结算中工程计量的准确性、单价的合理性、价格调整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尤其关注是否存在违反固定总价合同约定,随意调增工程内容的问题。
3. 审查甲供物资采购程序及成本,查看建设物资是否进行招投标,采购控制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层层加价的行为。收集同时期同类同质物资价格,对比分析采购价格,特别关注价格明显偏高的采购行为,是否存在收受回扣等违法行为。
4. 重点审查变更、签证的真实性和必要性。审查变更、签证依据是否充分,尤其是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的必要性。审查是否存在提高标准、扩大规模等铺张浪费行为;审查变更、签证手续是否齐全,对照施工日记、监理日记,关注是否存在虚假变更、签证,套取建设资金行为。
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复核与审理后的办理程序,包括提出审计报告、处理处罚审计决定、建议处分和移送等环节。同时,文章还解答了税务登记变化时的办理程序以及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通报
园林绿化工程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期限、工程合同造价以及材料、设备供应、检验等方面的详细规定。承包方式采用乙方包工、包料、包机械等。工程开工日期以甲方开工通知单为准,如遇特殊情况,工期可相应顺延。预算造价一定,按实际工程量结算。进口特
工程造价管理的详细流程,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结算和成本核算程序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作用,共同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可控性,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结果报告包含对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范围的说明、审计发现和问题的说明、整改建议及跟踪审计情况。同时,纳税人需按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