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刑事赔偿 > 刑事赔偿工作中若干问题

刑事赔偿工作中若干问题

时间:2023-11-2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600
《国家赔偿法》的制定实施,是法制成熟的重要象征,承载着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国家赔偿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公民的直接经济损失给予相应的补偿,并对精神伤害给予抚慰;对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惩戒。这是建立正常法治秩序所付出的必要成本,也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然而,从实施情况看,《国家赔偿法》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笔者仅结合检察工作中的刑事赔偿问题作一扼要分析,以期促进该法的完善和执行。

侵权事实发生与赔偿决定时间跨年度的赔偿金支付标准的确定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6条的规定,以赔偿金方式进行赔偿的标准是根据国家上一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的。然而,当侵权事实发生与赔偿决定时间跨年度时,就会面临赔偿金支付标准如何确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在下一年度4月份才会发布上一年度的日平均工资标准。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1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因此,如果赔偿发生在上一年度10月份之后,并持续到第二年4月之前作出赔偿决定,此时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还没有发布。那么,按照什么标准来确定赔偿呢?同时,如果办案人员在年前和年后作出决定所依据的工资标准不同,那么同一事实因为办案速度不同而导致赔偿金额不同,对请求人来说显然不公平。

在缺乏新的法律规定之前,我认为可以以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资为基准赔偿标准,如果跨年度遇到工资标准尚未颁布的情况,可以先以最近颁布的工资标准为准进行先行赔偿。如果新的工资标准高于原赔偿标准,则可以再作出补充决定,补足差额部分;如果新的标准低于原标准,则维持原决定。

赔偿金支付方式是否一律由单位先行支付?

根据《国家赔偿费用管理办法》第7条的规定,赔偿金支付是由国家赔偿费用先从本单位预算和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资金中支付,支付后再向同级财政机关申请核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单位的预算主要是用于行政经费和业务经费(包括办案经费),根据财政制度的规定,这些经费是不能挪用的。各单位的经费相当紧张,有些地方甚至连基本的办案经费都捉襟见肘。规定赔偿费用从单位已经紧张的经费中支出实在是困难重重,这样很容易导致赔偿决定已经作出,但无法及时执行,从而实际上无法保障国家赔偿的实施。这不仅会损害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对请求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司法机关来说也是不严肃的。

为了解决《规定》和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我认为可以在现行规定框架内,仍然以单位先行支出为原则。当赔偿数额超过1万元时,应该报请当地人大常委会决定,并责成财政部门立即安排资金进行支付。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