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法法规 > 审计准则是怎样开始滥用的,有什么解决办法

审计准则是怎样开始滥用的,有什么解决办法

时间:2024-03-1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62
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至今未能准确理解和全面掌握,再加上一些注册会计师在主观上对审计准则(特别是新准则)就未能全面认可和接受,遂在日常审计实务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有意或无意滥用审计准则的情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依样画葫芦的问题

问题背景

今年初,由于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对新审计准则的理解和掌握不足,以及中注协年报审计工作底稿指南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大部分事务所不得不执行新准则。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许多事务所只能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所谓的新准则下的工作底稿样板,无论是否理解、适用,他们都依样画葫芦。这种情况导致无法确定最终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

问题分析

在执行新准则的初期阶段,如果能够正确使用工作底稿样板,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那么这种做法是可取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在使用工作底稿样板时缺乏思考,简单地照搬,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这种依样画葫芦的做法是不可推崇的。

未来展望

中注协年报审计工作底稿指南已经发布,预计明年的年报审计仍然会出现依样画葫芦的情况。但希望注册会计师们能够避免简单地照搬,而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准则要求,不再依样画葫芦。

偷工减料的问题

问题描述

新审计准则对风险的了解、评估、识别和评价等审计程序提出了高要求,并强调必须执行重要的实质性程序。然而,在执行新准则的初期,一些注册会计师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他们以成本效益为由,简化审计程序,甚至无端缩减审计程序。他们对风险的了解、评估和应对等审计程序只是形式上的,对重要的实质性程序也只是简单抄写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页和凭证,然后复印一些相关资料,以此完成审计任务。

问题分析

一些注册会计师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选择偷工减料。他们不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减少工作量。这种行为是违反审计准则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他们可能以为这样做并不会带来太大的风险,但实际上却会对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严重影响。

避重就轻的问题

问题描述

在我国,审计的独立性常常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往往无法以超然独立的第三方身份进行审计。为了争取业务委托和获得更高的审计收费,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披露问题时往往选择抓小放大,对重要的问题不披露或只披露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他们选择出具无保留意见,即使存在应该出具保留意见的情况。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违反了审计准则,忽视了执业风险。

问题分析

避重就轻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审计与被审计之间存在矛盾。明确披露问题对被审计单位不利,被审计单位自然不愿意接受。但是,注册会计师不披露又担心承担风险。因此,他们选择含糊其辞的披露方式。

含含糊糊的问题

问题描述

一些审计报告中披露的问题缺乏具体金额,没有详细说明,要么含糊其辞,要么词不达意。这些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可能是文字功底差,也可能是故意玩弄文字游戏。这种披露方式使审计报告使用者无法准确理解披露问题的影响程度,无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问题分析

含含糊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在披露问题时面临矛盾。明确披露问题可能对被审计单位产生不利影响,被审计单位不愿意接受。因此,注册会计师往往与被审计单位商量如何含糊其辞地披露问题。

跟着感觉走的问题

问题描述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判断是否应该披露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时,往往不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也不考虑对会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的影响,而是根据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或所谓的执业经验进行判断。他们根据个人的感觉来决定是否披露问题,这种做法被美其名曰“个人的专业判断”。

问题分析

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以公众立场的专业判断来进行,但并不需要个人的主观臆断。不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实质上是违反审计准则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注册会计师可能并不了解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或经验判断是因人而异的,与审计重要性水平相去甚远。他们之所以跟着感觉走,根本原因是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审计重要性水平的运用和规范使用,这是对审计准则的不尊重和滥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理报告的办理程序

    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复核与审理后的办理程序,包括提出审计报告、处理处罚审计决定、建议处分和移送等环节。同时,文章还解答了税务登记变化时的办理程序以及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通报

  •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审计方法

    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包括审查征地情况告知程序、征地调查结果确认以及听证会程序等。同时,审计前需要了解征地拆迁相关情况,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并把握现场审计环节。确保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合法合规性,关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稳定和国有资

  • 会计记录所需使用的文字

    会计记录应当使用的文字。会计记录必须使用中文,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民族自治地方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可以使用其他文字。同时,《会计法》规定,单位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民族文字或外国文字。另外,文章还介绍了停止审计决定的执行条件和会计机构的设立条件。

  • 有限公司减资是否需要审计

    有限公司减资行为是否需要进行审计的问题。虽然一般并无强制审计要求,但为了降低风险,建议对基准日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和评估。公司减资是在法律严格控制下,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减少注册资本的行为。公司减资的条件包括严重亏损或资本过剩等特殊情况,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减

  • 主体资格
  • 派出的审计机关对谁报告和由谁领导
  • 公司减资登记所需材料清单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