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拘留是指对没有犯罪事实或没有事实证明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行为。根据刑事拘留的要求,刑事拘留的对象必须是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必须有法定的紧急情形。需要注意的是,错误拘留给予赔偿是根据违法的归责原则进行的。
错误逮捕是指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行为。对于错误逮捕,不适用违法原则,而是结果责任原则,即只要对无罪人进行逮捕,就构成错误逮捕。
错误判决是指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而原判刑期已经执行的情况。无罪错判的条件是判决已经生效,并且已经生效的判决依法定程序被撤销,同时刑罚已经执行。对于判处管制、有期徒刑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刑罚被依法改判的情况,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刑讯逼供或者殴打等暴力行为都属于侵犯人身权的行为。
违法使用武器、警械也属于侵犯人身权的行为。
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的行为属于侵犯财产权的行为。
依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而原判罚金、没收财产已经执行的情况属于侵犯财产权的行为。
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情况,不予刑事赔偿。
依照刑法17、18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情况,不予刑事赔偿。具体内容请参见《刑法》第17、18条。
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情况,不予刑事赔偿。具体规定请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5条。
行使国家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不予刑事赔偿。
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情况不予刑事赔偿。
根据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国家不予刑事赔偿。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起诉后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并已执行的情况,则给予刑事赔偿。
刑事赔偿范围的界定,包括赔偿的行为范围和赔偿的损害范围。赔偿行为范围指国家对于刑事司法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而赔偿损害范围涉及人身损害、财产损害、直接损害、间接损害、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等方面。西方国家和我国对于刑事赔偿范围的理解存
我国法律体系中行使法律权力的机关及其职能。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执行刑事判决的监狱管理机关,它们分别负责行使检察权、审判权和监狱管理职权。人民检察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权益,监督公安机关依法办案;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案件,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
刑事赔偿范围包括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侵犯情形。对于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并已执行刑罚的人,以及因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导致身体伤害或死亡的人,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对于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追缴等措施,以及再改判无罪并已执行罚金或没收财产的情况下
根据青海省的赔偿标准,人身损害赔偿金的计算依据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和赔偿年限。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依据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性支出和抚养年限。护理费的计算依据是医疗当地护工同等级别护理劳务报酬标准和护理天数。根据中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