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申请的途径有两种方式:
行政赔偿请求人在向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请求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时,同时认为该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在确定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情况下,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才会对行政赔偿请求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被称为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诉讼请求或附带方式。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九条规定,如果赔偿义务机关属于法律规定的赔偿情形之一,赔偿请求人可以要求赔偿。赔偿请求人可以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这种方式在双方对行政行为的违法性无争议、行政行为已被确认为违法或已被撤销、变更,但对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害未得到处理或受害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时使用。在单独方式中,必须先以书面形式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请求,并经过先行程序后,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赔偿申请书。申请书中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申请书中必须包括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申请人是受害人的法定继承人、与受害人有抚养关系的亲属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或代为行使请求权时,还应包括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所以及与受害人的关系等信息。如果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书应包括其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和职务。如果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终止,由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应提交原法人或组织终止的证明材料,以及赔偿请求人与终止的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的证明材料。
申请书中必须明确赔偿请求的具体内容,例如要求金钱赔偿或返还财产等。如果有多项赔偿请求,应分项详细写明。
申请书中必须清楚陈述请求行政赔偿的理由和事实根据。主要包括行政损害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事实经过、造成的损害程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如果涉及人身伤害,还应提交受害人的死亡证明,说明死亡原因、时间、地点等证明材料,以及死者生前职业、工资、收入情况、抚养人的基本情况、丧葬费用等证明材料。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行政复议申请书需要包括申请人的基本信息、作出行政决定的机关的基本信息、行政复议的请求、申请的事实、理由、时间以及申请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名称、日期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一条,申请人可以书面或口头申请行政复议,口头申请时,行政复议机关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