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保证机关依法行政,预防和减少行政执法错案及执法过错的发生,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是指本局对造成行政执法错案的单位和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的执法监督措施。
本办法适用于本局依据“三定”方案设立的行政执法科室、分局和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行政执法人员。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案件应当认定为错案: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应坚持以下原则:
局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全局错案责任追究工作。局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承办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事项;人事、监察部门依据各自的法定职权负责对错案责任人员作出处理意见、报局批准。
本局法制工作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有关人员行政处分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局人事、监察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作出处理。
经确认为错案的,按下列规定确认错案责任人并划分责任:
根据错案的事实、情节及其危害后果,应当对错案责任人员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错案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追究或者减轻其责任:
错案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其责任:
行政机关发生错案的,应当自错案发现之日起10日内报市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本局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错案报送备案之日起立案审查,并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审查终结,作出《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情况复杂的,经局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20日。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应当载明以下主要内容: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由错案审查人员、复核人员签字,报本局负责人核准。
错案责任追究机关应当在审查终结之日起15日内,集体讨论审议,作出决定。认为应当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处理。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承担错案责任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人事、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行政执法机关依据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作出的追究责任的决定,应当在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报市政府、省国土资源厅行政监察机关、法制部门备案。
人事、监察机关收到《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后,应当依据《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错案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尚不够行政处分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第十条,提出其他处理意见,退回移送机关。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员对错案及其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核。受理复核的机关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抄送原处理机关。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员对给予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监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申诉。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法律、法规对错案责任追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提出起诉,由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案件。
不同类别案件的诉讼费用收取标准。离婚案件根据财产分割情况收费,侵权案件每件需交100元诉讼费。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需交50元。财产案件根据争议金额收费,具体标准详述。行政案件、劳动争议案件、破产案件和申请执行案件的收费标准也分别阐述。此外,还详述了申请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地域管辖情况。包括经过复议的案件、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及不动产涉及到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各级法院的管辖范围和行政案件的管辖原则。在多个法院有管辖权时,原告有权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