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纪委工作人员在处理案件时出现错误,有两种途径可以反映情况,一是向本级党委反映,二是向上级纪委反映。
多年来,冤假错案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刑讯逼供。除了在看守所外,检察院也是刑讯逼供的“高发区”。为了解决刑讯逼供问题,必须真正“全面”“全程”推行同步录音录像。
指导意见强调,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能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这种留有余地的判决不仅违背罪刑法定、程序公正原则,而且经不起事实与法律的检验,最终将使法院陷入被动的地位。
指导意见对“疑罪从无”的强化表明,中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人士正在进行初步的反思。然而,仅靠文件形式的制约是不够的,应该上升到人大立法的高度。
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宁可漏捕、漏诉、漏判,也绝不能错捕、错诉、错判。只有这样,才能坚守现代法治的底线,切实落实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
从对“指导意见”的报道来看,这个“意见”似乎没有涉及检察院、法院对于重大、疑难、争议案件进行决策的检察委员会、审判委员会。然而,这些委员会是把住、避免类似于张氏叔侄案这样的重大冤假错案的最后一关。
行政诉讼法案件的有效期限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时亦如此。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赔偿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原告是
招摇撞骗罪中情节严重时的多种情形。招摇撞骗罪的基本构成要件无数额和情节要求,只要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实施招骗行为就构成犯罪。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以及严重损害国家机关形象和威信都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况。根据刑法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七种错误行为将受到终身追究,包括涂改、隐匿、伪造证据等。意见强调以严格的审判责任制为核心,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确保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对法官的违法审判责任和违纪违
行政监督的概念、分类和法律依据。行政监督是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遵守行政法规范和执行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申请条件没有具体规定,只要属于监督范围的事项,行政相对人即可申请。其法律依据为《行政监察法》,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负责监督并